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春秋战国时期 | 使用铁犁牛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百家争鸣 |
公元前221年 |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581年 | 隋朝建立,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用曲辕犁 |
607年 |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
584~605年 | 隋朝开通大运河 |
唐朝 | 火药用于军事,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
宋朝 | 理学产生,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使用交子 |
明朝中后期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及反君主专制思想 |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3.单选题- (共4题)
3.
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后来,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 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 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 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A. 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 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 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 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4.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
5.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
C.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衰落 |
D.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