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335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中国的形象
中国的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欧洲人眼中曾经截然不同。
材料一: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等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其余方面的知识,倒是我们传授给了他们的;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再次打击中国已势在必行……像中国、葡属美洲与西属美洲这类半野蛮的政府,十年八年,就要整治一下。他们那些浅薄的头脑记不住这些教训。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警告是没有用的。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说了什么,只有棍子打在他们肩膀上,他们才会屈服。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英国首相巴麦尊在国会的演讲

(1)上述两段材料中的中国形象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2.
危机与探索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危机,中国社会展开了许多种形式的探索。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3.
伟人的活动
重要历史人物以其活动影响着历史进程,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创造了历史。
以欧洲为例,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活动的主要空间相匹配。

2.论述题(共1题)

4.
思想的引领
古今中外,思想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春秋战国以来,儒、法、道三家对古代中国的治世之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领了世界现代化潮流,为近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武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以上一例,谈谈你对“思想的引领”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300~400字)

3.单选题(共4题)

5.
试图通过重新诠释儒学,来宣传变法维新的是
A.孟子B.朱熹C.康有为D.郑观应
6.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7.
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B.松赞干布C.忽必烈D.努尔哈赤
8.
试图以国际组织的形式来解决国际争端的首个世界性机构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华约
D.北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