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白寿彝《中国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
历史时期 | 古代中国 | 古代罗马 |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前350年) |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
公元前3世纪 |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 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 | 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
公元前3世纪 |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年~280年)西晋统一(280~316年) | 罗马“三世纪危机”(235年~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年~336年) |
公元4世纪 |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年~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
公元5~6世纪 | 南北朝对峙(420年~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白寿彝《中国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建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材料一
“琼州孤悬海外,当民国之最南,其海峡之最狭者,亦内地口岸隔十八里(应指海里),万一不能关照,失去琼州,则高、廉、雷等府及广西之太平等处都有危险。今为边防起见,宜将琼州另立一省。其五指山内黎峒所未开辟之地,则移广东八府之人以实之,则琼州或可自守矣。况且琼州有一榆林港,极合军港之用。此港为欧亚航路所经地,如建为军港以守之,则不特可以因中国之门户,且可以控制南洋一带。至于实业,则琼州四面滨海,海物甚……若为外人所占,则大利外溢,遗患无穷……今陈君倡议设法保卫琼州,琼全则粤全,诚急务也。”
——孙中山(1912年)
材料二建国后,对如何建设海南,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方针。
“加强防卫,巩固海南。”
——***(1953年)
“我们决定开发海南岛,利用天然气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这里铁矿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
——邓小平(1984年)
“在海南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建立经济管理新体制,把海南岛建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具有为深远意义。”
——国务院《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1988年)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主张在海南建省的理由及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海南发展规划的变化并加以评析。
海南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建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材料一
“琼州孤悬海外,当民国之最南,其海峡之最狭者,亦内地口岸隔十八里(应指海里),万一不能关照,失去琼州,则高、廉、雷等府及广西之太平等处都有危险。今为边防起见,宜将琼州另立一省。其五指山内黎峒所未开辟之地,则移广东八府之人以实之,则琼州或可自守矣。况且琼州有一榆林港,极合军港之用。此港为欧亚航路所经地,如建为军港以守之,则不特可以因中国之门户,且可以控制南洋一带。至于实业,则琼州四面滨海,海物甚……若为外人所占,则大利外溢,遗患无穷……今陈君倡议设法保卫琼州,琼全则粤全,诚急务也。”
——孙中山(1912年)
材料二建国后,对如何建设海南,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方针。
“加强防卫,巩固海南。”
——***(1953年)
“我们决定开发海南岛,利用天然气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这里铁矿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
——邓小平(1984年)
“在海南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建立经济管理新体制,把海南岛建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具有为深远意义。”
——国务院《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1988年)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主张在海南建省的理由及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海南发展规划的变化并加以评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前期)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是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环节分工;在管辖权限之内,决策、执行一体化……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保证了各个门类之内事权的相对集中,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两宋近三百年的历史证明,这些措施也确实达到了赵宋封建统治者所预期的“内外相维,上下相制”之目标。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再无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充分证实了宋代立国之策对于历史发展所起到的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治国之策的进步作用。
材料一
(北宋前期)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是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环节分工;在管辖权限之内,决策、执行一体化……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保证了各个门类之内事权的相对集中,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两宋近三百年的历史证明,这些措施也确实达到了赵宋封建统治者所预期的“内外相维,上下相制”之目标。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再无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充分证实了宋代立国之策对于历史发展所起到的进步作用。
——李治安《中国五千年中央与地方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中央官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治国之策的进步作用。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6年5月3日,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亚洲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犯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行的日本军国主义领导集团进行了严正审判。
东京审判最后的判决书中指出,日本建立在恐怖、残忍、兽行和大屠杀基础上的反人类罪行,是贯穿于其对外侵略战争始终。可即便如此,东京审判并未把代表日本国家的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一些重要战犯未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能不说是重大遗憾。
东京审判存在的不足,为日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日本政治右倾化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二战后的审判与追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东京审判的不足及造成的后果。
材料
1946年5月3日,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亚洲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犯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行的日本军国主义领导集团进行了严正审判。
东京审判最后的判决书中指出,日本建立在恐怖、残忍、兽行和大屠杀基础上的反人类罪行,是贯穿于其对外侵略战争始终。可即便如此,东京审判并未把代表日本国家的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一些重要战犯未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能不说是重大遗憾。
东京审判存在的不足,为日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日本政治右倾化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二战后的审判与追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东京审判的不足及造成的后果。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9年,司徒雷登担任燕京大学校长时,实行自由教学。坚持由学校自行聘请教师;按教授等级,中外教师同等同酬;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
1929年起,燕京大学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总共有近20个系。它的毕业生活跃在中国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
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国民政府授予杭州荣誉市民称号。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别了,司徒雷登》,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1962年9月12日,司徒雷登因心脏病突发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6岁。
——摘编自乔治·马歇尔《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的主要教育思想、实践和影响
(2)根据材料简评司徒雷登。
材料
1919年,司徒雷登担任燕京大学校长时,实行自由教学。坚持由学校自行聘请教师;按教授等级,中外教师同等同酬;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
1929年起,燕京大学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总共有近20个系。它的毕业生活跃在中国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
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国民政府授予杭州荣誉市民称号。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别了,司徒雷登》,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1962年9月12日,司徒雷登因心脏病突发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6岁。
——摘编自乔治·马歇尔《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的主要教育思想、实践和影响
(2)根据材料简评司徒雷登。
3.单选题- (共10题)
6.
曾认为人治是“第一等好”社会调整手段的柏拉图到了晚年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由此可知
A.法律应该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
B.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
C.政治运行应遵循轮番而治精神 |
D.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
7.
对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存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这说明
A.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 |
B.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 |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 |
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
8.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乾隆时代(1793年) | 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
咸丰时代(1860年) | 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
同治时代(1873年) | 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 |
A.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
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
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
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
9.
宋代社会出现“士商合流”的现象,一方面商人劝子读书仕进或弃商从儒,一方面士人摆脱儒家“君子安贫若素”的古训,投身于商贾行列。该现象有助于
A.新的商业文化的形成 |
B.对外贸易的发展 |
C.程朱理学地位的加强 |
D.社会性质的变化 |
10.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该材料可证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 |
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 |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 |
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
11.
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
A.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 |
B.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
C.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 |
D.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 |
12.
1940年夏,后方形成了8个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等地的新工业区,包含了汽车修配、化学、冶炼、电力、纺织、机械等行业。“新工业区”出现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影响是
A.打击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
B.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
C.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做物质准备 |
D.调整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 |
13.
1956年,陈云提出以引入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单一公有制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弊端,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据此推知
A.20世纪50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 |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冲突 |
C.经济运行机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需适应 |
D.公有制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巨大弊端 |
14.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达维特(大卫)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因《马拉之死》、《网球厅宣誓》、《拿破仑加冕》、《苏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据此判断,该画家属于
A.新古典主义流派 |
B.现实主义流派 |
C.后现代主义流派 |
D.浪漫主义流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