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9题)
1.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 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 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 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 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A. 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 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 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 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4.
“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8.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 B.西安事变 | C.北平和谈 | D.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
9.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
10.
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巴黎和约》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巴黎和约》
14.
恩格斯曾说:“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 巴黎公社
B. 法国大革命
C. 光荣革命
D. 十月革命
A. 巴黎公社
B. 法国大革命
C. 光荣革命
D. 十月革命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18.
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D.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21.
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俄国实力衰落
B. 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挑战
A. 俄国实力衰落
B. 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挑战
25.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
29.
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光荣革命
时间 | 威尼斯 | 葡萄牙 |
1498—1501年 | 年均350万英镑 | 年均100万英镑 |
1502—1505年 | 年均22.4万英镑 | 年均230万英镑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光荣革命
32.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
34.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7.
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 |
B.18世纪末 |
C.19世纪初 |
D.20世纪初 |
38.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国民革命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7题)
42.
列宁曾在《真理报》上说:“四万万落后的亚洲人得到自由了,对于政治生活已经有觉悟了。此事对于文明的欧洲是不发生关系的,甚至法国至今还未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欧洲这种冷淡的态度,用甚么可以去解释呢!原来在西方各处都受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之统治,这资产阶级四分之三已经腐朽。”据此可知,列宁
A.肯定了辛亥革命 |
B.批判了帝国主义 |
C.宣扬了俄国二月革命 |
D.赞颂了法国大革命 |
43.
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有
A.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 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 中美关系解冻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 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 中美关系解冻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4.
“西欧人采用了多种‘疫苗’来抵御共产主义,如社团集体谈判、经济计划、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与福利国家等,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则又为其添加了一种新的‘疫苗’:跨境经济一体化。”由此可知,这段话的作者
A. 认识到冷战对西欧的影响
B. 担心冷战阻碍经济全球化
C. 认为西欧联合有助于遏制苏联
D. 主张加强西欧与苏联的经济联系
A. 认识到冷战对西欧的影响
B. 担心冷战阻碍经济全球化
C. 认为西欧联合有助于遏制苏联
D. 主张加强西欧与苏联的经济联系
46.
“在文艺复兴初期,人们有一种感觉,认为一切都是古人说得对,以至于真正的问题就是应该对古代膜拜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 |
B.这里的“古人”指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人 |
C.作者认为应该膜拜古人而不是上帝 |
D.作者认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们盲目崇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