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原因和结果。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董猬《救活荒民书》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原因和结果。
2.单选题- (共33题)
5.
阅读下表:
表中内容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古代
朝代 | 战国后期 | 汉朝 | 唐朝 | 元朝 | 清朝 |
粮食亩产量 | 247斤 | 281斤 | 334斤 | 338斤 | 367斤 |
表中内容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古代
A.农耕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
B.粮食产量徘徊不前 |
C.农业的发展世界领先 |
D.王朝对农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
6.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连续性 |
D.脆弱性 |
9.
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11.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5.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
16.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1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
18.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
22.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商品经济繁荣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商品经济繁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5.
下图是宋代的一家针铺,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该材料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
C.宋代已经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一体的经营方式 |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27.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
28.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30.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31.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 |
32.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