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个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和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目起及从这以后,亚洲、非洲或美洲,或该三角洲的任何部分.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共和国,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
——引自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
材料二 英国的物质生存是建立在商业和工业基础之上的,英国人担当了在全世界传播文明的伟大使命。因此他们的商业精神驱使他们遍历四海五洲,同各野蛮民族相接触,创造新的欲望;提倡新的产业,而且是首先使他们(这些野蛮民族)放弃不法横行的生活方式,知道尊重私有财产,接待外人友善礼貌,成为了这些为商业所必须的条件。——引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三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材料四 探讨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1)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

(2)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3)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引自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2)结合黑格尔的思想和所学知识重新评价英国的海外殖民行为。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英国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选段歌词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生产经营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4题)
A.国际间的各国矛盾正在消除 |
B.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
C.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利益联系 |
D.多极化格局促进了国际合作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已经形成了单极化格局 |
B.当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
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世界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
D.鉴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D.苏联解体 |
A. 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 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 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 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B.抛出马歇尔计划 |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
B.西方文化的传入 |
C.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
D.农耕文明的影响 |
A.社会混乱,争讼不断 |
B.土地买卖盛行,土地流转频繁 |
C.法律意识浓厚,以法维权 |
D.宋代贫富分化严重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 B.商品经济活跃 |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A.美洲的发现 |
B.商业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
C.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
D.殖民扩张的开始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
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C.百姓皆重商轻农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
C.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
D.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 |
B.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
D.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A.缩小城乡差距 |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
C.推动城市化进程 |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A.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 |
B.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
C.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 |
D.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
3.选择题- (共10题)
要查的字 | 部首 | 除部首外再查几画 | 在词语中的意思 |
沉重 | {#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抱怨 | {#blank#}4{#/blank#}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宽容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blank#}9{#/blank#} |
要查的字 | 部首 | 除部首外再查几画 | 在词语中的意思 |
沉重 | {#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抱怨 | {#blank#}4{#/blank#}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宽容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blank#}9{#/blank#}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