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12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3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四: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匹妇蚕之”属于哪一手工业经营形态?材料二又是中国哪种经济形式的真实写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服官”“东西织室”属于什么性质的手工业?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4)据材料四,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3.
阅读下列材料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全面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2.单选题(共43题)

4.
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阻碍
5.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6.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
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
7.
白居易在诗中曾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主要反映了此时
A.农村祥和富足的生活
B.农民不承担国家赋役
C.“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D.农村中没有商业活动
8.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9.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
读下面的《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2.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13.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手工业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
C.耕作方式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14.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
B.雇佣关系
C.人身依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15.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丝织业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官府垄断丝织业
1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③工商市镇蓬勃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7.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
B.飞钱
C.坊
D.柜坊
18.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19.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了
①唐朝的市有时间限制
②唐朝的市坊分立
③唐朝时对市有一定的管理限制
④唐朝时期商业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21.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提倡工商皆本
22.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
①专卖制度 ②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3.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4.
16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英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
A.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战B.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C.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D.颁布《航海条例》
25.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基督教
26.
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 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27.
16世纪从英国到达印度最近的航路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28.
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29.
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30.
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能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B.造成金银价格下降和物价猛涨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D.导致市场的扩大和流通领域的活跃
31.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32.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机器制造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33.
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
C.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扩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4.
1870年以后,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国际贸易的扩大发展
C.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D.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35.
两次工业革命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在很多国家和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
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④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6.
南洋兄弟香烟公司广告(见下图),广告词为:“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即为国家挽回一份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烟。”由此反映

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
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④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和民族资本家兴办的企业都是
A.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C.封建性质的企业
D.在甲午战争后趋于衰弱
38.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39.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40.
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破产
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41.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中国的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42.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
43.
洋务运动中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活动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新式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4.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45.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46.
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3.选择题(共9题)

47.早晨的地面温度是最高的。(    )
48.Tomorrow I am going to play sports. (把主语换成we)
Tomorrow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play sports.
49.Tomorrow I am going to play sports. (把主语换成we)
Tomorrow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play sports.
50.

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并将所译句子写在答题卡标有题号的相应横线上。

51.

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受到{#blank#}1{#/blank#}场的作用.当小磁针静止后,小磁针北极实际上指向{#blank#}2{#/blank#}(选填“地磁北极”或“地磁南极”).

52.设集合M={y|y=2sinx,x∈[﹣5,5]},N={x|y=log2(x﹣1)},则M∩N=(   )
53.设集合M={y|y=2sinx,x∈[﹣5,5]},N={x|y=log2(x﹣1)},则M∩N=(   )
54.在南昌新建县工业一路,一辆银色小轿车将一位中年妇女撞倒。由于肇事车辆没有立即停车,被撞行人被卷入车底。14名消防官兵和热心市民黄新生拼命地用力向上抬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受伤者被从车底成功救出。14名消防官兵和热心市民黄新生抬车救人的行为(  )

55.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行使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自由行使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④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