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时扬州有个上了年纪的盐商专程到南京见孙中山,孙中山亲自接见了他。见面后盐商马上要跪拜行礼,孙中山抢步上前扶住,告诉他民国不兴这一套。盐商大为感动,回去后告诉家人说:“我今天才真正看到了民主!”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何时?(2)孙中山当时的身份是什么?
(3)请用史实说明孙中山为何说“民国不兴这一套”?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盐商说“我今天才真正看到了民主”的理解。
《笨拙》是一份英国的讽刺与幽默周刊。历史上其刊登了几十幅有关伦敦雾的漫画作品。1880年发表的题为《老煤王与雾魔》(下图)是其中之一。

(1)判断对所示作品的理解。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①从史料证据的性质来看,它是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 )
②从创作的历史背景来看,它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历史。( )
③从作品的创作意图来看,它揭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代价。( )
(2)以漫画为代表的文艺作品,也是历史的证据。结合上述信息,概括艺术作品的主要证史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和财富。下列是1700年到20世纪初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占世界百分比%)数据统计表。
所属地区 | 国家 | 1700年 | 1820年 | 1870年 | 1913年 |
欧洲 | 英国 | 2.9 | 5.2 | 24.1 | 21.1 |
德国 | 3.6 | 3.8 | 6.5 | 8.8 | |
美洲 | 美国 | / | 1.8 | 8.9 | 19.1 |
亚洲 | 中国 | 22.3 | 32.9 | 17.2 | 8.9 |
印度 | 24.4 | 16 | 12.2 | 7.6 |
(1)中、英国GDP占世界百分比的变化各自有何特点?造成近代英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何美国1700年没有统计数据?1820年至1913年间,美国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对欧亚国家GDP占世界百分比变化原因给予合理的简要解释。
1862年,日本商船“千岁丸”开始上海之行,开启了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了解的第一步。随行的日本长州藩武士高杉晋作留下了《游清五录》等文献。在其记录中,对上海印象是:
“朝早,川蒸汽船来,引本船,左折溯江,两岸民家风景殆与我邦无异。午前渐到上海港,此支那第一繁津港,欧罗波诸邦商船军舰数千艘停泊,樯花林森,欲埋津口。陆上则诸邦商馆粉壁千尺,殆如城阁,其广大严烈,不可以笔纸尽也。”
“每街门悬街名,酒店茶肆,与我邦大同小异,唯臭气之甚而已。”
“支那人尽为外国人之使役。英法之人步行街市,清人皆避旁让道。实上海之地虽属支那,谓英法属地,又可也。”
“今至上海兵营而观其状,见其兵卒皆敝衣垢面,徒跣露头,羸弱无力,皆状若乞丐,未见一勇士。若如此,则我一人可敌其五人。若率一万骑兵征彼,则可横扫清国。”
注:“支那、支那人”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1)1862年的日本处于哪个政府统治时期?
(2)“欧罗波”是指什么?此时的上海为何会出现“欧罗波诸邦商船军舰数千艘停泊”的现象?
(3)从上面的文献记录来看,高杉晋作从哪些视角来观察上海的?
(4)从高杉晋作的记录来看,他是如何认识此时上海的?
2.单选题- (共18题)
A.洋务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清末新政 | D.辛亥革命 |
A.雅尔塔体制完全取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B.两极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
C.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欧洲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迦马 D. 麦哲伦
A.商业革命时代 | B.文艺复兴时代 | C.启蒙运动时代 | D.工业革命时代 |
A.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 |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
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
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