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寻求出路提出了“四三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1978年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寻求出路提出了“四三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1978年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项目 | 投资 (亿元) | 设计能力 | 引进国家 |
宜昌湖北化肥厂 | 2.45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美国、荷兰 |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 23.70 |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 日本、联邦 德国、美国 |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 20.79 |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学纤维5.2万吨 | 日本、 联邦德国 |
天津大港电厂 | 4.50 | 发电机组32千瓦 | 意大利 |
武钢1.7米轧机工程 | 38.9 | 热轧钢板300万吨、冷轧钢板100万吨,硅钢片7吨 | 日本、 联邦德国 |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
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
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
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3.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
B.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
4.
(题文)有学者在总结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外交时,概括为:“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结合下表,对概括解读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三句话内容 | 解读及其表现 |
形势大变化 | A.指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 |
政策大调整 | B.指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外交大发展 | C.一是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的活动 |
D.二是指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政治的外交活动和加入世贸组织 |
A. A B. B C. C D. D
5.
明朝时期,在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中,商人出现频率很高、多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且重视商业描写、商人多以拼搏形象示人。这主要反映出
A.社会商品经济的活跃 |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
D.商人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
6.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材料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 B.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 |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 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
7.
下图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曲线图,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①在近代中国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
B.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
C.④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
D.①②③⑤都束缚阻碍了④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