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年份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年份
项目 年份 | 1760年以前 | 1761~1796年 | 1797~1820年 |
发布圈地法令 | 208项 | 1482项 | 1727项 |
圈占农民土地 | 310000英亩 | 1830000英亩 | |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次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农田租佃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以来,佃农对地主大多表现为直接的人身隶属关系。宋代“不立田制",土地交易空前频繁,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从此,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
一一据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租佃制的新变化。从宋至清租佃制度长期存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次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农田租佃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以来,佃农对地主大多表现为直接的人身隶属关系。宋代“不立田制",土地交易空前频繁,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从此,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
一一据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租佃制的新变化。从宋至清租佃制度长期存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205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着手革除原来的氏族组织,实行分封制和千户制。他遵循“幼子守产”的传统习惯,确立拖雷为汗位及蒙古本土的继承者;分封三子为“西道诸王”,分封诸弟为“东道诸王”,诸藩王奉大汗为宗主。分封时,将土地、百姓分配给他们,诸藩王所分得的百姓即为其家产,管领这些百姓的千户则成为他们的家臣。全国百姓按十进制编组,分十户、百户、千户三级,共九十五个千户,并划定各千户的牧地范围。千户既是军事单位,也是地方行政单位,分别授予建国有功的贵族世袭管领。
(1)根据材料,概括铁木真军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木真军政改革的作用。
材料 1205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着手革除原来的氏族组织,实行分封制和千户制。他遵循“幼子守产”的传统习惯,确立拖雷为汗位及蒙古本土的继承者;分封三子为“西道诸王”,分封诸弟为“东道诸王”,诸藩王奉大汗为宗主。分封时,将土地、百姓分配给他们,诸藩王所分得的百姓即为其家产,管领这些百姓的千户则成为他们的家臣。全国百姓按十进制编组,分十户、百户、千户三级,共九十五个千户,并划定各千户的牧地范围。千户既是军事单位,也是地方行政单位,分别授予建国有功的贵族世袭管领。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铁木真军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木真军政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 (共10题)
4.
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作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 )
A.皇权受到法律制约 | B.民主政治得以完善 |
C.公民反对宗教迷信 | D.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
5.
1884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提出的“人民代表法案"获议会通过。农村中,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年缴房租10英镑以上者也获得了选举权。该法案的实施
A.标志着圈地运动的终结 |
B.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共识 |
C.改变了议会政治的性质 |
D.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 |
7.
“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说,自由是一个活生生的真理,但对其他美国人来说,它又是一个充满残酷意味的戏弄。”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独立宜言》 | B.《邦联条例》 |
C.1787年宪法 | D.《国家工业复兴法》 |
8.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贫富差距悬殊,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与农人破败的茅屋、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与失业工人绝望的挣扎相互映照。保守党前首相狄士累利(1804-1881年)说,“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此后,英国走向了
A.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 B.社会阶层尖锐对立 |
C.工人运动日益失控 | D.自由主义政策退潮 |
9.
伊丽莎白在位时期(1558~1603年),有一个流行说法:“议会下院中的每个议员都比勋爵或主教有着更强的发言权,只需国王与其平民就可以维持议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议会下院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B. 议会上院的立法权明显衰落
C. 贵族阶层已无法干预立法创议
D. 英国社会的等级意识已淡化
A. 议会下院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B. 议会上院的立法权明显衰落
C. 贵族阶层已无法干预立法创议
D. 英国社会的等级意识已淡化
10.
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除了明确规定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教徒外,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法案实现了
①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
②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削弱
③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
④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
①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
②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削弱
③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
④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1.
《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
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 |
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
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
12.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 |
B.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
C.司法知识因公案小说而普及 |
D.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
13.
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是
A.《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
C.《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 D.《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