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
材料一:伯利克里作为雅典城邦的领导人,在公元前461—前429年长达32年的时间内,担任雅典城邦的执政官,使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他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1)根据材料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运作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皇帝与议会、皇帝与首相之间的权力运作关系,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依据材料,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不同。
材料一:伯利克里作为雅典城邦的领导人,在公元前461—前429年长达32年的时间内,担任雅典城邦的执政官,使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他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1)根据材料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运作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皇帝与议会、皇帝与首相之间的权力运作关系,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依据材料,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不同。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1917年苏联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1945—1950年,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亨廷顿的观点并分析材料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以史实论证“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英)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延顿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1917年苏联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1945—1950年,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亨廷顿的观点并分析材料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以史实论证“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00年,英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实这是一场诸列强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进行的领土和殖民地的大掠夺。结果,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了《乌得勒支条约》。条约规定: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并获得在西属殖民地贩卖非洲奴隶的特权,为期30年。之后,英国的黑奴贸易进入高潮时期,独霸一个世纪之久,成为黑奴贸易的罪魁。
——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因此,资本家渐渐地对奴隶贸易失去了兴趣。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
——葛会伟《试论英国黑人奴隶贸易的状况和废除》
材料三一小群改革者大力从事废奴运动。1787年,他们在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1807年通过的一项法令标志着废奴主义者的首次成功,它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英国政府进而说服欧洲其他国家以它为榜样,允许英国军舰捕捉挂别国国旗的贩奴船。有一个时期,英国动用了海军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只、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乌得勒支条约》的签订为英国发展带来了哪些利益?指出西欧各国冲突的实质。
(2)材料二中英国对待黑奴贸易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述英国废除黑奴贸易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英国黑奴贸易政策的变化。
材料一1700年,英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实这是一场诸列强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进行的领土和殖民地的大掠夺。结果,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了《乌得勒支条约》。条约规定: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并获得在西属殖民地贩卖非洲奴隶的特权,为期30年。之后,英国的黑奴贸易进入高潮时期,独霸一个世纪之久,成为黑奴贸易的罪魁。
——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因此,资本家渐渐地对奴隶贸易失去了兴趣。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
——葛会伟《试论英国黑人奴隶贸易的状况和废除》
材料三一小群改革者大力从事废奴运动。1787年,他们在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1807年通过的一项法令标志着废奴主义者的首次成功,它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英国政府进而说服欧洲其他国家以它为榜样,允许英国军舰捕捉挂别国国旗的贩奴船。有一个时期,英国动用了海军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只、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乌得勒支条约》的签订为英国发展带来了哪些利益?指出西欧各国冲突的实质。
(2)材料二中英国对待黑奴贸易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述英国废除黑奴贸易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英国黑奴贸易政策的变化。
4.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2题)
5.
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
B.演说辩论缩短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失误 |
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 |
D.专业人士管理国家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 |
6.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
7.
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 |
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
8.
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
9.
下面是黄安地区民谣《青年当红军》的歌词对白。
父亲:“要跟着共产党拥护苏联,打破那旧世界革命实现,建立了苏维埃人人平权。”
儿子:“我今日去参军开上前线,替工农争自由夺取政权,消灭了反动派实现共产,全中国受苦人齐把身翻。”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父亲:“要跟着共产党拥护苏联,打破那旧世界革命实现,建立了苏维埃人人平权。”
儿子:“我今日去参军开上前线,替工农争自由夺取政权,消灭了反动派实现共产,全中国受苦人齐把身翻。”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
10.
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 |
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
12.
有学者指出:“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A.二月革命 |
B.十月革命 |
C.雅尔塔会议 |
D.杜鲁门主义 |
13.
下图是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区成立解读正确的是

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4.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
B.中美关系面临改善的契机 |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
15.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
C.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
16.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一组是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时间 | 国家 | 时间 | 国家 |
1955年 | 阿富汗、尼泊尔 | 1958年 |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
1956年 | 埃及、叙利亚、也门 | 1959年 | 苏丹、几内亚 |
1957年 | 斯里兰卡 | 1960年 |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7.
下图是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画家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中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由此,你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A.马歇尔计划直接损害捷克斯洛伐克利益 |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复兴西欧经济 |
C.漫画客观全面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
D.漫画虽是艺术作品,但仍有一定史料价值 |
18.
下图是有关亚太局势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美两国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②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
③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④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形成

①中美两国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②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
③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④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19.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
D.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
20.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这说明嘉定
①棉纺织业发达
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③小农经济瓦解
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①棉纺织业发达
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③小农经济瓦解
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1.
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A.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 |
22.
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 |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
23.
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400年 | 1600年 | 1800年 |
印度 | 74 | 145 | 180 |
欧洲 | 52 | 89 | 146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60 | 104 | 92 |
拉丁美洲 | 36 | 10 | 19 |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
B.1400—1600年拉丁美洲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
D.1600—1800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
24.
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
25.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田赋 | 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 | ||
数额(单位:元) | 百分比 | 数额(单位:元) | 百分比 | |
1842年 | 42,293,282 | 76 | 13,030,589 | 24 |
1885年 | 49,829,423 | 48 | 53,405,201 | 52 |
1890年 | 51,999,675 | 44 | 66,323,100 | 56 |
1903年 | 57,269,194 | 38 | 92,143,422 | 62 |
1911年 | 74,076,073 | 27 | 202,723,658 | 73 |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 |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
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
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