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失败或挫折。请回答:
(1)指出这两次失败或挫折,并从客观、主观两方面概括其基本原因。(4分)
(2)面对严重的失败或挫折,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1)指出这两次失败或挫折,并从客观、主观两方面概括其基本原因。(4分)
(2)面对严重的失败或挫折,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讲话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以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合则两利”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捐弃前嫌,携手并进”在历史上最有利的证明是什么?(4分)
(2)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发展为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首先在什么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5分)
材料一:……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讲话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以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合则两利”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捐弃前嫌,携手并进”在历史上最有利的证明是什么?(4分)
(2)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发展为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首先在什么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5分)
3.
根据图片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该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3分)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4分)
(3)图三所示人物是谁?简要介绍一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举两件事例)(3分)
(4)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3分)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该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3分)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4分)
(3)图三所示人物是谁?简要介绍一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举两件事例)(3分)
(4)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3分)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6题)
6.
下面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必然的,因为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原料 |
B.是偶然的,因为英国离中国有万里之遥 C是必然的,因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 |
C.是偶然的,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11.
“张学良虽痛感‘国难、家仇集一身’,但不得不表示‘一切听从中央办理’”。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
A.张学良失去了兵权 | 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
C.东北三省沦亡 | D.蒋介石“围剿”工农红军 |
4.选择题- (共1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