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148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0/6/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一场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追求国家富强的近代化运动。以下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②创办轮船招商局,③设立京师同文馆。根据要求,完成填表(将编号填入适当位置)。
类别
求富举措
求强举措
育人举措
编号
 
 
 
 

2.单选题(共6题)

2.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3.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A.①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
4.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人类奉献出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无论是古代的汉唐盛世,抑或是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一不中国史犹如一副中外文化交流的画卷。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5.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6.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之一,她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古代的鲜卑族在经历了一次主动的改革后,逐渐融入了汉民族,这场改革是
A.秦国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D.明朝张居正改革
7.
.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对古代埃及文明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在以下四幅图片中找到了一张反映古代埃及文明的图片。该图片是

汉谟拉比法典 佛陀坐像 狮身人面像 帕特农神庙
A.B.C.D.

3.选择题(共9题)

8.据《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统计,1911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只有171家,1927年是1374家,1933年达到了2435家。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
9.据《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统计,1911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只有171家,1927年是1374家,1933年达到了2435家。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
10.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食品工业

数量(家)

72

3

193

100

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12.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

13.

马寅初曾指出:“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这些“大官”指的是(  )

14.

马寅初曾指出:“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这些“大官”指的是(  )

15.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图中字母a处)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16.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4.填空题(共1题)

17.
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