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江都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13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0/7/2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在1年零10个月时间里,先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情况,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2)一、二两则材料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是怎样发展本国经济的?有何影响?(5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材料三、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四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2分)
(4)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话,概括商君行为的历史作用。(2分)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英国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1653年他被拥戴为终身“护国主”。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陆、海军总司令,他主管税收,统辖警察和司法,领导外交,在国务会议同意下宣战、媾和。在召开例行议会之前,他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乍看起来,议会、国务会议和护国主在权能上是彼此制约和互相限制的。实际上,唯独护国主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
——[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下午十时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日:“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第四章I;临大总统、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说明克伦威尔与孙中山在政治制度的除旧布新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分)
(2)根据材料一、三,作为护国主的克伦威尔和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他们的权力制约性有什么差异? (4分)
(3)护国主的统治与《临时约法》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分别给克伦威尔和孙中山以一个恰当的称谓。(4分)

2.单选题(共7题)

4.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5.
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
A.割让香港岛B.割让九龙司C.割让台湾全岛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6.
图是一幅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这幅照片见证的事件,若以干支纪年,应是()
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
7.
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指出:“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一声明可以是下列哪一表述的佐证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国共联合赢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C.维护国家主权的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英勇抗战
8.
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敌人手足无措》(图略)发表在同年出版的《抗战漫画》第10期上。图中的日军受到中国军民的四面夹击,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在日寇的身后戴钢盔的是中国国民党军人,日寇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日寇头上手执刺刀的是中国的普通民兵。这幅漫画的主要创意是
A.日军不堪一击B.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英勇善战
C.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先进D.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效果显著
9.
2008年12月15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于当年11月4日签署的有关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的三项协议正式生效。下列关于两岸“三通”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通”是指通邮、通航、通商
B.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三通”的限制逐步放宽
C.《告台湾同胞书》最早提出“三通”问题
D.“三通”的前提是“一国两制”
10.
周恩来1949年11月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在外交工作有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就联合这方面来说,我们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①推行“一边倒”政策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③

3.选择题(共10题)

11.新华中学初三(1)班的同学们进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大量数据并整理成如下表格:

全班同学结合这个表格,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组讨论,结果如下:

A组: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B纽: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C组: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D组: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12.新华中学初三(1)班的同学们进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大量数据并整理成如下表格:

全班同学结合这个表格,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组讨论,结果如下:

A组: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B纽: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C组: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D组: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13.对于美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两名同学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小李认为:战后,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直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小王认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你如何评价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4.对于美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两名同学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小李认为:战后,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直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小王认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你如何评价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5.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

16.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

17.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

18.20世纪的某一天,莫斯科20万人举行经政府批准的游行和集会,打出了“不要独裁者”“要把多党制写进苏联宪法”等标语口号。该游行发生在(  )

19.20世纪的某一天,莫斯科20万人举行经政府批准的游行和集会,打出了“不要独裁者”“要把多党制写进苏联宪法”等标语口号。该游行发生在(  )

20.20世纪的某一天,莫斯科20万人举行经政府批准的游行和集会,打出了“不要独裁者”“要把多党制写进苏联宪法”等标语口号。该游行发生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