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子以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表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 西方 |
清军入关《大清律》的颁布顺治帝颁布禁海令军机处设立八股取士康乾盛世广州“十三行”设立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 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美国1787年宪法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子以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3.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划》,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 (共9题)
4.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
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
D.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
5.
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这说明法国当时
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 |
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 |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
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
6.
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
7.
(题文)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 )
A.直接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 |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
C.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潮流 | D.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8.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A.人地矛盾的显现 |
B.精耕细作的传承 |
C.稻麦种植的减少 |
D.技术交流的增加 |
9.
(题文)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对这一规定理解准确的是( )
A.贫困者主要是圈地运动中的失地农民 | B.说明英国自由主义政策失灵 |
C.有利于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 D.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普遍愿望 |
10.
弗洛伊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就是说,“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
A.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 |
B.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
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 |
D.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
11.
“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
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
C.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
D.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