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资产阶级提倡的自由民主完成了从思想层面到法律层面以及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约翰·洛克
(1)洛克是17世纪英国思想家。他认为立法者与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
17世纪,面对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来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4分)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如此频繁更换宪法实属罕见。……但它们大都接受大革命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 ——摘自《外国法制史》
(2)资料所说的《宣言》,系指哪部历史文献?(2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法国“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意图何在?(2分)
共和政体的定义应当是:“它从大部分人民那里直接、间接地得到一切权利,并由某些自愿任职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或者在其忠实履行职责的期间进行管理。”
——詹姆士·麦迪逊
(3)麦迪逊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主要制定人。他对“共和政体”的定义可以分解为哪几个要点?(不得抄原文)(2分)这一定义在美国宪法中是否得到体现?请举2例说明。(2分)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约翰·洛克
(1)洛克是17世纪英国思想家。他认为立法者与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
17世纪,面对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来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4分)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如此频繁更换宪法实属罕见。……但它们大都接受大革命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 ——摘自《外国法制史》
(2)资料所说的《宣言》,系指哪部历史文献?(2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法国“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意图何在?(2分)
共和政体的定义应当是:“它从大部分人民那里直接、间接地得到一切权利,并由某些自愿任职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或者在其忠实履行职责的期间进行管理。”
——詹姆士·麦迪逊
(3)麦迪逊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主要制定人。他对“共和政体”的定义可以分解为哪几个要点?(不得抄原文)(2分)这一定义在美国宪法中是否得到体现?请举2例说明。(2分)
2.
***、邓小平的“足迹”,践行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民族解放与民族复兴的前进历程。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追寻***的“足迹”:
(1)根据下面的示例,写出图7、图8所对应的历史时期:
示倒:图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图7—— ;图8 。(2分)
(2)根据上列相关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实践和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
示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3)图9记录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其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追寻邓小平的“足迹”:

(4)分析图10,邓小平是在什么背景下讲这番话的?(2分)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分)
(5)分析图11,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2分)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6)分析图12,邓小平的这一论述阐明了什么问题?(2分)对党的决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追寻***的“足迹”:
(1)根据下面的示例,写出图7、图8所对应的历史时期:
示倒:图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图7—— ;图8 。(2分)
(2)根据上列相关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实践和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
示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3)图9记录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其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追寻邓小平的“足迹”:

(4)分析图10,邓小平是在什么背景下讲这番话的?(2分)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分)
(5)分析图11,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2分)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6)分析图12,邓小平的这一论述阐明了什么问题?(2分)对党的决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3.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亚洲近代化历程中接踵发生的两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1)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率领群臣在皇宫紫宸殿举行宣誓。时隔30年,1898年6月11日,中国光绪皇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下面是明治君臣的“五条誓文”和光绪皇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五条誓文”和“明定国是”诏书分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颁布的?(4分)从两者宣称的主旨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2)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完成下列表格:(6分)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大相径庭。对此,康有为和梁启超有所反思;
①康有为认为日本由弱变强的关键是什么?(不得抄原文)(2分)他认为的“关键”改革,在明治维新措施中有什么体现?请举例说明。(2分)
②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率领群臣在皇宫紫宸殿举行宣誓。时隔30年,1898年6月11日,中国光绪皇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下面是明治君臣的“五条誓文”和光绪皇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定国是”诏(部分)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五条誓文”和“明定国是”诏书分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颁布的?(4分)从两者宣称的主旨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2)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完成下列表格:(6分)
| 明治维新 | 戊戌变法 |
改革措施(部分) | ||
政 治 |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 精简机构; ①鼓励 上书言事; ②取消 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
军事 | 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精神,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
经济 |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
文教 | 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 ②奖励 ;③在京师设立 。 |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大相径庭。对此,康有为和梁启超有所反思;
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或以为由于练兵也,由于开矿也,由于讲商务也,由于兴工业也,由于广学校也,由于联外交也。固也,然皆非其本也。其本维何?曰: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而已。 ——康有为 | (如果)皇上既有兵力以行其大权,则西后无能为。 ——康有为 一切权柄皆归守旧之徒,……处士(指维新派)以一身毫无凭藉,惟有引颈就戮而已。 ——梁启超 |
①康有为认为日本由弱变强的关键是什么?(不得抄原文)(2分)他认为的“关键”改革,在明治维新措施中有什么体现?请举例说明。(2分)
②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单选题- (共26题)
7.
下列有关英国宪章运动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该运动提出年满21岁的男女应享有选举权、秘密投票等要求 |
B.该运动影响深远,至20世纪初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
C.该运动系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是世界史上工人阶级首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的政治运动 |
12.
欧洲宗教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指
①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②新教各派控制了整个欧洲
③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①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②新教各派控制了整个欧洲
③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青苗法 | B.市易法 |
C.免役法 | D.均输法 |
27.
下列秦始皇的举政措施,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 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 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8.
下列有关图4所示人物的评述,错误的是


A.他在多学科领域多有创见,是位博学大师 |
B.他创作的《理想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
C.其名言“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广为知晓 |
D.在逻辑学方面,他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
29.
图5为位于北京八达岭青龙桥车站的一座纪念铜像。这位被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他的突出贡献是


A.是为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
B.编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
C.在核物理学方面做出重大成绩 |
D.开创了中国人独立自主设计建造铁路干线的历史 |
3.选择题- (共18题)
30.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