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05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11/2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这种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利弊?
(2)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2.
(13分)外国人很重视研究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已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821年英人伯顿出了一本奇书《忧郁症的解剖》,赞誉中国人……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他说:中国人“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他们……不论在战时或平时,就是保卫和治理他们的国家;而不像(英国)许多人那样,只知道放鹰打猎,吃喝玩耍。”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看,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据你看来,这些因素后来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并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的事例。(3分)你如何看待作者对东西方官员的评价。(3分)
(3)据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3.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4)中国的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4.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欲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中辩论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根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
(4)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2.单选题(共11题)

5.
两图所反映的法律文献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后者的源头
B.两者之间毫无相关
C.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D.两者都体现共和制原则
6.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制度就像中看而不中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7.
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D.19世纪初
8.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2008年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建国后有关西藏历史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下列对西藏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项目
时间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人均收入
1949年
0
0.24亿元
——
2007年
47亿元
76.34亿元
2778元
 
①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②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11.
(09年广东卷B)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2.
高三文科某班同学在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有学生提出《马可·波罗行纪》在历史上可能是不存在的。如果这一著作是虚构的,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因素导致的
A.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的需求B.本书作者为了出名
C.传教士热衷于传播宗教D.封建主为避免衰落对外进行侵略
13.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14.
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5.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
D.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选择题(共10题)

16.

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17.

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18.

下面是五(3)班小军(男)和小娟(女)6﹣12岁的身高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9.

下面是五(3)班小军(男)和小娟(女)6﹣12岁的身高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20.综合题
21.综合题
22.非洲有句谚语,“到了独脚人居住的村子就应该用一条腿走路”。下列哪个选项不能说明这个道理(    )
2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24.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  )

1872年

1881年

增长率(%)

棉纱(万担)

5

17.2

244

棉布(万匹)

1224.1

1493.1

22

25.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  )

1872年

1881年

增长率(%)

棉纱(万担)

5

17.2

244

棉布(万匹)

1224.1

1493.1

2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