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0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2/1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罗马征服
从一个城邦到地跨三洲大帝国,罗马的发展史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世纪的罗马疆域图》

材料二

问题:
(1)观察地图,指出罗马帝国最强盛时期疆域的四至?这一疆域内包括哪些古代文明区域?
(2)概述罗马法律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如何理解“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2.
两宋繁荣
曾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称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在《亚洲史》中他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联系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
3.
思想引领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Ⅲ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2005年版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问题:
(1)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运动?两者指导思想有何不同? 
(2)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为什么?
(3)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4.
诗文证史
某校高三历史老师布置同学们自学《现代史学名家》一课,小王同学对陈寅恪提倡的“诗文证史”方法特别感兴趣,查找到以下材料,并提出若干问题:
材料一 诗文证史法,或曰诗史互证法,即一方面以诗文或小说来证史,或补正史事的阙误,或别备史事的异说;另一方面,以史来证诗文或小说,或考证作品的今典,或寻绎诗文的通解。
材料二 以诗史互证,自推陈寅恪先生为最著。陈先生才思高敏,学养深厚,能就诗史曲折互证,成其新解。他说:“我之所以要搞唐诗证唐史,是因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很多错误。但唐代的诗歌则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实录,唐史的复杂性与接触面广这些特点,都在唐诗中有反映,成为最原始的实录。文章合为时而作,所以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摘自上师大古籍研究所虞云国《陈寅恪史学方法论》
问题:(8分)
(1)依据“诗文证史”法,如进一步探究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希腊的历史,你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哪些史诗的证史价值?(3分)
(2)除“诗文证史”的研究方法,请再举一例证史方法并作简要介绍。(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诗文证史”这一治史方法?(2分)

2.论述题(共1题)

5.
大国崛起
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摘自《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问题: 
请叙述英国自15世纪—20世纪初“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单选题(共19题)

6.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C.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7.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制度就像中看而不中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8.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德意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主要反映了德意志
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C.恢复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D.建立了许多自由城市
9.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有的现象,其影响重大,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根据这个文件所建立的应该是
A.英租界B.美租界C.法租界D.日租界
10.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解里轩《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里的“正直的思想家”是指
A.启蒙思想家
B.科学社会主义者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共产主义者
11.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指的是
A.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B. 欧洲经济发展超过了亚洲
C. 世界由分散逐渐地走向整体     D.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2.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13.
下列《世界工业生产指数表》(以1913年为100)反映了1850~1913年世界工业发展状况。指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③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   ④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14.
下列各项中,与图中杂志的创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
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是由于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获得私有土地
C.地主获得大量赎金D.沙皇摆脱统治危机
16.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日本三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在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国家统一且政局稳定
C.大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D.不断进行消灭封建残余的改革
17.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8.
2010年10月16日,世博会迎来某国国家馆日,当天,《新民晚报》从“重回美索不达米亚、硝烟散尽文明复兴、一波三折牵手世博”三部分报道了该新闻。请问当天是下列哪国国家馆日
A.埃及B.印度C.伊拉克D.墨西哥
19.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20.
有一位同学收集某地考古资料后得出这样的认识:这一文明存世的时间与中原的夏、商、周王朝所处时代大致相近,但不论是玉器,还是金器、铜器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具有地方特征的文化。你觉得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中国文化的整体统一性B.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
C.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排斥D.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
21.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历史的偶然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22.
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23.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24.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选择题(共11题)

25.

—Is this a Chinese book or an English book?

—Oh, _________.

26.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blank#}1{#/blank#}”。而秦国则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blank#}2{#/blank#}”。

27.

I am sitting _________ my best friend in the cinema now.

28.

鼎是一种用来{#blank#}1{#/blank#}的炊具。传说大禹铸九鼎,此处鼎的象征意义是{#blank#}2{#/blank#}。楚庄王时“问鼎中原”,此处的鼎具体指的是{#blank#}3{#/blank#}。


29.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30.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31.

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完成句子

tonight,  little,  build,  curly,  thin

32.

—Does she have _________ straight hair?         

—No, she doesn't.

33.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34.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

35.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子又曰: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