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0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退浙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劫百官,使得宋代苴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巨,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考,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共7题)

2.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3.
下表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

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
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4.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 中国古代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D.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5.
《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6.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7.
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用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
A.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B.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8.
下图是南宋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老货郎挑担将至村头,众多妇女儿童围观争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场景。该绘画
A.属于风俗画
B.反映城市商业的发展
C.注重写意传神
D.吸取了外来美术风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