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0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2/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主题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社会改革。
主题二: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是渐进的方式。
主题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主题四:世纪伟人邓小平被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文选》中有4个精辟论断: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政治问题。”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③“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④“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1)它们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2)按下列表格中代号顺序,填写相关内容。

(3)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4)请指出③的历史意义。

2.单选题(共8题)

3.
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
4.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
5.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 ②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
③奉行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 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8.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
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B.③①④⑤②
C.④⑤①③②D.①②③④⑤
9.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
A.孝、廉的选官标准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3.选择题(共6题)

1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2.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3.写出相应烷烃的分子式:
14.关于CH4 的叙述正确的是(  )

  

15.关于CH4 的叙述正确的是(  )

  

16.

近年来,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等特点,我国多地爆发“儿科医生短缺”的危机,有的医院不得不实施儿科“限诊”,甚至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一方面是儿科医生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大,要解决这一供需矛盾需要(    )

①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来保障儿科医生的正当权益

②政府切实履行好职能,加大对儿科医生的培养

③公民加强对医生的投诉与监督,维护合法权利

④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