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4年,基于筹集对法战争巨额资金的需要,英国政府以8%的利率发行了120万英镑的公债,建立了英格兰银行,该银行筹集了大量长期贷款,帮助威廉三世政府度过了难关。此后英国组建了联合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这两家企业同英格兰银行一样都向国家提供长期贷款。这加强了英国战时的力量,也保证了英国在和平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降低了英国政府的融资成本。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条例》赋予了英格兰银行基本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利,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对其他银行遇到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确立了“银行的银行”地位。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最终确立,英国政府通过英格兰银行能够在发生金融危机或恐慌时迅速向困难金融机构提供清偿手段,维护英国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随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英国确立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各国货币系统与伦敦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使得英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世界货币的供应,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安全和增值准则的建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英国相比,中国在近代化起步阶段在财政金融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1694年,基于筹集对法战争巨额资金的需要,英国政府以8%的利率发行了120万英镑的公债,建立了英格兰银行,该银行筹集了大量长期贷款,帮助威廉三世政府度过了难关。此后英国组建了联合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这两家企业同英格兰银行一样都向国家提供长期贷款。这加强了英国战时的力量,也保证了英国在和平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降低了英国政府的融资成本。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条例》赋予了英格兰银行基本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利,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对其他银行遇到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确立了“银行的银行”地位。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最终确立,英国政府通过英格兰银行能够在发生金融危机或恐慌时迅速向困难金融机构提供清偿手段,维护英国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随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英国确立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各国货币系统与伦敦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使得英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世界货币的供应,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安全和增值准则的建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拨款,一部分来自以股份公司名义募集的资金,但只是吸引公众财务投资的一种形式,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并不受影响。1883年开平矿局受上海金融风潮影响股票大跌,有巨款厚资者表示“誓不买公司股票”。中国当时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钱庄和票号,但它们一般规模较小,向它们借款的人多以应急为主,满足不了政府大宗借款的需求。清朝实行银本位制,主币是白银,而且是银两,国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针对这种情况,李鸿章在1887年批准了与美国人合办的华美银行,但被朝廷喝止。政府清最后只能向外国银行借款,这些钱不仅需要高额利息,而且许多借款都以关税、盐税、路权作抵押。——摘编自陈忠海《洋务运动:一场金融缺位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确立的背景,并概括其在推动英国崛起中所发挥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英国相比,中国在近代化起步阶段在财政金融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折”,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共8章、184条。其内容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观念上仍视户籍为管理人口统制的手段,强化户籍统制功能。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出诉讼抗告的权利,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载体的陋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规制定的背景。
材料 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折”,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共8章、184条。其内容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观念上仍视户籍为管理人口统制的手段,强化户籍统制功能。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出诉讼抗告的权利,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载体的陋习。
——摘编自窦希铭《民国初年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户籍法》所体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规制定的背景。
2.单选题- (共9题)
3.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交易“不需要任何特殊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但如果交易物有缺陷则必须宣明,否则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了罗马
A.强调商业道德 | B.尊重社会契约 | C.提倡自由贸易 | D.遵循市场机制 |
4.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
5.
对于冷战原因的分析,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
B.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
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中的利益之争 |
D.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
6.
唐代长安城坊市格局井然,尊卑秩序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展现…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混杂毗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
B.市民政治地位提高 |
C.商业地域限制打破 |
D.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7.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
8.
1988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全面放弃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B.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平 |
C.尽力争取议会中工党的支持 |
D.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发展活力 |
9.
“这场运动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它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该运动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10.
“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离骚》 |
B.《子虚赋》 |
C.《窦娥冤》 |
D.《水浒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