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零班、培优、补习班)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98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摘编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怎么的外交实践?
(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启示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杌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15题)

4.
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
A.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神圣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
5.
罗马法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A.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
B.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
C.关注对个人利益的保护
D.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
6.
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
A. 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
B. 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
C. 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
D. 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
8.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9.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
10.
下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

A. 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
B. 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
C. 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
D. 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
11.
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
C.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
D.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
12.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三次事件所产生共同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13.
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1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15.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屿
B.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
C.恐怖主义延缓了政治多极化进程
D.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时有发生
16.
下表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颁布的几部社会立法主要内容
年代
对象
主要措施
1872
妇女儿童
禁止妇女、儿童和少女在矿井下工作
1897-1906
劳工
工人在工作中受伤,可获得雇主数额不等的赔偿金
1909-1911
失业工人
设立失业管理局,协助失业者就业;向失业者提供补助等
 
A.缓和社会矛盾
B.平息工人反抗
C.争取选民支持
D.建立公平社会
17.
1974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
A.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
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
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
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18.
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