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93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家,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拉津斯基《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
材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单选题(共25题)

4.
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6.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7.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和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国家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目的有
①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②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
③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
④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
近代一位日本官员说:“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乘客进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据此可知,这位官员主张
A.大力发展交通
B.努力发展经济
C.学习欧美文化
D.进行对外扩张
9.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0.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C.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11.
关于魏文侯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
②包括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③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内容相同
④强调法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2.
关于李悝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善了吏治,消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②“废沟洫”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③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④强调法制的作用
⑤创建了武卒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13.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
A.鼓励商品进口B.推广平民教育
C.废除农奴制度D.建立新式海军
14.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6.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
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其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
④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扬了西学,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7.
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因素是
A.改革B.铁器、牛耕的使用
C.诸侯争霸D.新兴地主经济力量发展
18.
日本明治维新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②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扩张
③藩阀以天皇的名义长期垄断政权
④藩阀专制和愚民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9.
19世纪初,俄国生铁产量曾一度居世界首位,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已明显落后于西欧,主要原因是
A.自由劳动力的缺乏B.腐朽农奴制的阻碍
C.工业资金的匮乏D.交通运输的落后
20.
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
A.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B.井田制的瓦解
C.承认土地私有D.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
2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A.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B.增加工业投资资本
C.扩大了国内市场D.彻底扫除封建势力
22.
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内容不同B.方式不同C.性质不同D.发动者不同
23.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社会制度腐败落后
B.在战争过程中孤立无援
C.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国内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4.
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
A.贵族地主不愿投资近代工业B.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
C.自由劳动力不足,国内市场狭小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25.
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B.资本家C.大名D.中下级武士
26.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27.
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实行“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
28.
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诗中肯定的是
A.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B.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选择题(共2题)

29.

下列式子中代数式的个数有(  )

-2a-5,-3,2a+1=4,  {#mathml#}3x3+2x2y4{#/mathml#},-b

30.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坏的过程叫{#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