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适应性练习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89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1/5/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下图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注:中间的树代表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关税改革的背景。漫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改革主张?
(4)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之间在经济上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宋神宗持何态度?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2.单选题(共5题)

3.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4.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5.
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6.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如果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查阅()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7.
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
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
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

3.选择题(共8题)

8.

一只大熊猫一周吃掉21.07千克竹叶,平均每天吃竹叶多少千克?

9.

一只大熊猫一周吃掉21.07千克竹叶,平均每天吃竹叶多少千克?

10.

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blank#}1{#/blank#}》。

11.

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blank#}1{#/blank#}》。

12.

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blank#}1{#/blank#}》。

13.我国的四大高原是{#blank#}1{#/blank#}。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2016年各国GDP总量(单位:亿美元)

******在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第一要务,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2016年各国GDP总量(单位:亿美元)

国家|年份

2006

2008

2015

2016(预测)

美国

132216

139800

181247

189592

日本

49113

52900

42103

43480

中国

26847

33700

112119

119684

德国

28582

32800

34134

35136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材料二:2016年世界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排名

国家或地区

人类发展指数


排名

国家或地区

人类发展指数

1

挪威

0.944


4

荷兰

0.915

2

澳大利亚

0.933


5

美国

0.914

3

瑞士

0.917


91

中国

0.719

注: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材料三:2016年3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第一要务,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