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88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1/5/25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成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上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这部分是因为美苏同时拥有核武器。由于两大对立阵营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唯一形式是核战争,而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自身及其盟国,因此“恐怖的平衡”就变为“长期的和平”。
——美国哈佛大学阿基拉·艾里伊
材料二: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它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体系所创立的“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指“强化了的国际间的相互依存”。世界各国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雅尔塔体系的重要支柱——联合国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后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恐怖的平衡”和“长期的和平”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⑵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欧洲资本和技术大量输出的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千米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其中最重要的是苏伊士运河(1869年)和巴拿马运河(1914年)……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1860~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
——(美)斯塔夫里阿偌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崛起的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在过去的1/4世纪里,世界见证了不可思议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规模大约每10年就要翻一番,已经由1999年的31万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的62万亿美元。……那么“全球增长时代”的成因是什么呢?……它是政治、经济和技术这三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四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中,讲中国大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自立于世界”——生存战略;第二阶段是如何“融入世界”——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如何“领先于世界”——崛起战略;第四阶段是如何“领导世界”
——领袖战略。
材料五 美国所奉行的全球化政策给世界招致了混乱,令世界进入了一种混沌状态。至此,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暂告停止全球化,开始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混沌进行调整,这已是不可否认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混沌局面,到什么地方寻找调整的力量呢?不言而喻,不能到联合国那样的国际机构或是八国集团等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最终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寻求让“国家”再次走到前台。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再国家化”的方式澄清全球化造成的“混沌”,让“国家”出面承担解决问题的重担。在这次“次贷”问题上,政府系统的主权财富基金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次贷”问题而混乱了的世界经济正是由阿联酋、中国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出面才得以拨乱反正,免于陷入崩溃危机的。……这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趋势。
——杨青《关于全球化趋势的争论和思考》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10分)
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4分)
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促进“全球增长时代”的三大力量分别是什么?(6分)
⑷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8分)
⑸根据材料五概括 “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五中作者观点的认识。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卢梭曾激烈地批判文明。他认为,科学使人道德败坏,艺术虚伪做作,戏剧是“淫欲炼成所”。它们都只不过是“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在他看来,诚实的农民要比谄媚的朝臣好得多,没有过多“书本知识”的人要比学者好得多。他主张回归自然,过简朴的生活,孩子的教育也要顺其自然天性。
伏尔泰不赞成卢梭的观点。他在给卢梭的一封信中说:“我收到了你的与人类对抗的新书,谢谢你。从来没有人使用这样深刻的智慧来说服人,使人相信自己是一只野兽。读了你的著作,使人真想用四只脚走路。但是,我很不幸,由于我已经把这种习惯丢了60多年,不可能在恢复那种习惯了。”
但是,当得知当局要封禁卢梭的著作时,伏尔泰挺身而出为之辩护。他对卢梭说:“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岳麓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请思考:
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和卢梭的观点有何分歧? 
⑵伏尔泰如何对待卢梭的言论?反映了伏尔泰的哪一思想?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大灾之年,齐桓公问计于管仲:时下生产凋敝,民不聊生,何以解决问题?
管仲对曰:“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yuè,煮)之,雕橑(liáo, 长木条)然后爨(cuàn,烧火做饭)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化(蓄积财货)。”

——《管子•侈糜篇》

请思考:
⑴根据材料,说明管仲认为如何解决生产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问题?这项改革措施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⑵20世纪上半期哪一经济改革与管仲这一经济思想相似?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管仲经济思想的认识?

2.单选题(共7题)

5.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从材料中能发现的信息有
①遗嘱有法律效力,财产归属由遗嘱人的意志决定,是私有财产的体现
②法律既抑制了贵族权力,又保护了平民利益,在社会中人人有法可依
③体现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改变
④犯了罪是要负刑事责任,但也有消极的一面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
“不应要求过多之保证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近代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该内容主要来自于
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7.
(题文)“铁农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首先使得开垦荒地变得容易起来,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其次,使得农业生产从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其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成为可能,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列观点与材料相印证的是
A.两周之际至春秋战国时期可称为铁器的初始期
B.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C.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是我国铁器的大发展时期
D.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
8.
书法是一门表现汉字字形美的艺术。王羲之是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人物。下列与他无关的是
A.魏晋时期,政治纷争,战乱不断,士人尚清谈,纷纷避世专心攻艺
B.王羲之的书法流便妍美,字势雄劲秀美,为历代学书者所推崇
C.相传王羲之学习书法非常认真、刻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门前的池边练字
D.《兰亭序》是王羲之的楷书代表作,历代的书家和书论家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9.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引起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属于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的是
A.认为一种动物在环境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而获得新的特性,而且它能反映在结构的变化之中,久而久之,新的物种就会脱颖而出
B.指出每一物种的祖先总是生产出大量的后代,但其中仅有某些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因为变异而取得优势存活下来
C.宣扬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并按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创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女人夏娃
D.认为只有那些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奋斗的强者才配存在于社会,而那些毫无勇气为自己的存在而争斗的弱者和低能儿应属淘汰之列
10.
“他”把自己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作的探索,描绘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他”是
A.魏源B.郑观应C.康有为D.孙中山
11.
***认识到,一方面,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已经过时了”;另一方面,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还不适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第三种形式”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资本主义共和国
C.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社会主义共和国

3.选择题(共8题)

12.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1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下底与上底的差恰好等于腰长,DE∥AB.则∠DEC等于(    )

14.如图,等腰梯形ABCD下底与上底的差恰好等于腰长,DE∥AB.则∠DEC等于(    )

15.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You probably think you know about London’s problems. The people are unfriendly, the prices are expensive, and the food is terrible — so why do so many tourists go there?

London was named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city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2013. It edged out other world-famous cities, welcoming 4.9 million visitors. Amazingly, this was an increase of almost 19.5 percent on 2012 — the year when the Olympics happened.

So can London’s success be explained? Well, maybe. As the English writer Samuel Johnson once said,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London life is crazy and expensive, but if you can think of something, you can probably do it there.

Anywhere in the city, you can often look around a great museum, watch a concert at a historic interest, or dance the night away in a cool nightclub.

And it’s not just about culture — there are also world-famous sporting places. Many tourists like to watch soccer matches at stadiums such as Chelsea’s Stamford Bridge. Tourists even came to watch British tennis player Andy Murray’s famous victory at the Wimbledon tennis tournament (锦标赛) in 2013.

Yes, but what about the food? Well, even if you don’t like British food — and if you’ve never had real fish and chips, then perhaps you should wait until you’ve tried them — there is plenty of great food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vailable in London’s many restaurants.

London, like many of its buildings, has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never lacks a vibrant pulse. All over the city, history and modernity come together to make it an essential place for tourists to discover.

16.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有一平行四边形ABCD,其顶点均在网格线的交点上,且E点在AD上.今大华在方格纸网格线的交点上任取一点F,发现△FBC的面积比△EBC的面积大.判断下列哪一个图形可表示大华所取F点的位置?(   )

17.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Jack想要了解你校图书馆,请你根据以下要点写一封信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1位置;

2 内部环境;

3 功能与开放时间。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开头语与结尾语已为你写好。

Dear Jack,

Thank you for your last letter asking about our library.

Yours sincerely,

Li Hua

1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