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8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6/2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德国《明镜周刊》9月28日报道,今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引自国际在线2010年9月29日专稿
材料二 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表示:“柏林墙被推倒20周年提醒我们,能够让德国统一和欧洲团结,是多么难以置信和幸运。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从来没想过柏林墙在我有生之年会倒下。” “德国统一仍未完成……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无法达致(德国东部和西部)生活质素的平等。”
——引自金羊网2009年11月10日《柏林墙倒塌20周年,默克尔:德国统一仍未完成》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是如何出现的?默克尔认为“德国统一仍未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 引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 0月1 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三:  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材料二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即可)。
(3)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公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
是个国内的人物了。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水:远是世界列强的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引自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元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目的。
(2)材料二的作者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4)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4.
从政治角度看,拿破仑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A.保证农民小块土地B.鼓励工商业发展C.镇压王党复辟D.颁布拿破仑《民法典》

2.选择题(共28题)

5.

糖受热会熔化成{#blank#}1{#/blank#},冷却后又会凝结成{#blank#}2{#/blank#}。

6.

糖受热会熔化成{#blank#}1{#/blank#},冷却后又会凝结成{#blank#}2{#/blank#}。

7.用力捏乒乓球不容易捏扁。(    )
8.用力捏乒乓球不容易捏扁。(    )
9.用力捏乒乓球不容易捏扁。(    )
10.

请同学们解释铁塔稳固的原因。

11.

请同学们解释铁塔稳固的原因。

12.

{#mathml#}1m+1{#/mathml#} 与  {#mathml#}mm2-1{#/mathml#}的最简公分母是{#blank#}1{#/blank#}

13.

纸张做成拱形,可以承受更大的{#blank#}1{#/blank#}。

14.

纸张做成拱形,可以承受更大的{#blank#}1{#/blank#}。

15.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要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蜡烛可以放在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哪个位置:(   )


16.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要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蜡烛可以放在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哪个位置:(   )


17.

悉尼歌剧院也可以看成是{#blank#}1{#/blank#}。

18.

悉尼歌剧院也可以看成是{#blank#}1{#/blank#}。

19.

桥的形状基本上是{#blank#}1{#/blank#}形。

2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1.“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3.“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4.

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25.塑料瓶瓶口向下最不容易倒。( )
26.桥塔修得很高,主要是为了美观。(    )
27.桥塔修得很高,主要是为了美观。(    )
28.

建造高大的铁塔,关键要做到稳定不倒。(  )

29.纸张做成拱形,不是因为它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
30.纸张做成拱形,不是因为它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
31.圆顶形和拱形没有任何关系。(    )
32.圆顶形和拱形没有任何关系。(    )

3.单选题(共40题)

33.
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雅尔塔体系B.美苏对峙
C.欧洲国家的联合D.多极化趋势
34.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35.
下列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被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采纳的有:
①撤并政府机构   ②改革科举制度    ③实行君主立宪    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36.
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最终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
①僭主政治的建立 ②梭伦成为平民和贵族矛盾的焦点   
③工商业奴隶主的反对    ④贵族对梭伦改革不满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7.
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A.《洛加诺公约》
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非战公约》
3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39.
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言论依据的事实是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会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民众的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的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实际利益
40.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已成为美国人心中难以擦拭的伤痛,它们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属于“冷战”中的“热战”
B.被侵略的国家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援助
C.美国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D.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41.
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使德国经济恢复并发展B.使法德关系更加紧张
C.改变了德国受压制的状况D.导致了欧洲各国政局日趋紧张
4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
①必须警惕极端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3.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44.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B.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C.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D.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45.
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与史实符合的是
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管理东北三省
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
D.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46.
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有一座雕塑,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47.
下图是有关希特勒与斯大林关系的讽刺性漫画。图中新郎结婚的目的在于
A.化解苏联对德日反共条约的疑虑
B.方便德国与东南欧独裁政权合作
C.壮大德国实力以阻吓美国的干预
D.免除德国东顾之忧以便对付英法
48.
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B.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49.
“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帷幕。以下与这场“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①铁幕演说
②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分立
③美国扶持日本
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0.
《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B.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C.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51.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了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关于这场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B.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
C.英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D.双方伤亡人数超过了凡尔登战役
52.
两伊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B.中东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结盟
C.造成了中东国家分裂
D.使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对峙
53.
美苏等大国对中东地区的介入使以阿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苏等大国介入中东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动荡威胁了世界和平
B.中东战争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
C.争夺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
D.中东战争损害了两国利益
54.
在下列事件中,联合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是(   )
①朝鲜战争   ②雅尔塔体系确立   ③纽伦堡审判 ④巴勒斯坦分治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
55.
二战爆发前,英法所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① 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
②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③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
④德国攻势猛烈,英法以守为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6.
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C.七七事变D.二二六政变
57.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58.
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
A.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九国条约D.凡尔赛和约
59.
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因素
C.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D.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是: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②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力 
③美苏“冷战”的威胁   ④局部战争的存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1.
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有利的方面包括: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 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
③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 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2.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张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②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③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④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是一战的战胜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3.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64.
1940年德国打败法国后即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其主要战略意图是:
A.牵制苏联B.牵制美国C.加强反苏D.牵制意大利
65.
下列叙述中,不能准确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A.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诺曼底登陆——法国巴黎光复,德国东西两线作战
C.雅尔塔会议——德意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D.《波茨坦公告》——日本宣布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66.
一战中在陆地上发生了三大战役。下列关于这三大战役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战场都在法国B.时间都发生在1916年
C.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伤亡惨重D.都发生在西线
67.
下列属于《凡尔赛和约》没有正式确定的问题是:
A.重划德国疆界和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B.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德国的赔款数额D.限制德国军备
68.
下列对美国在越南推行的“特种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提供物质援助    ②派遣军事教官和顾问
③帮助越南制定作战方略    ④派遣地面部队直接作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9.
关于海湾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因是两国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B.指的是伊拉克对伊朗发动攻击
C.反映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企图当阿拉伯世界霸主
D.是冷战结束后第二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70.
某同学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可以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是:
①《布列斯特和约》 ②《杜鲁门回忆录》 ③《战争与和平》 ④《柏林墙的故事》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1.
下列关于一战后中国山东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东问题成为巴黎和会上各国争论的焦点
B.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被迫同意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九国公约》的签订使山东问题得到了解决
D.华盛顿会议期间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得到了重要修正
72.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就要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可见抗美援朝这一决策主要着眼于:
A.打败美国侵略者,顺利解放台湾B.武装保卫意识形态一致的邻邦
C.大力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D.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选择题:(28道)

    单选题:(4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