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8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6/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7月4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祝美国国庆日》(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注:《解放日报》原是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封面照片是***头像,《时代》称呼***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封面上***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同期的《时代》封面文章写道:“四年前,***还蹲在中国西北延安的荒野窑洞里。上周,他住在北京的宫殿里……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
(注:《时代》是美国的一份著名新闻周刊,其观点代表影响着西方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材料三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的态度及其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态度”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中美两国各有何重要影响?(4分)
2.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结识了儒生瞿太索,他接受瞿太索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人还有中国名字……到1610年,中国内地已有信徒2500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非但不敢小觑,反而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并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欧洲基督教的一神教专制。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显然,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方式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东渐”势头衰落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等法国启蒙哲人推崇儒家文明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6分)
(4)材料四中认为“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8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2.单选题(共7题)

3.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B.共和
C.平等
D.法制
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上新酒,还不至于引起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掩饰下的皇帝专制
5.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B.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反顾昨天,华夏民族历史一脉相承,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
A.优越的地理环境B.稳定的小农经济
C.强大的中央集权D.繁荣的传统文化
7.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8.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作者试图强调( )
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研究历史规律没有意义
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9.
《汉书》:“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其中的古代的山西、关东、江左、河南分别指
A.崤山以西、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B.太行山以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西、黄河以南
C.崤山以西、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东、黄河以南
D.太行山以东、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南、黄河以南

3.选择题(共4题)

10.如图所示是直流电铃的原理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11.

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MN,∠EMB=50°,MG平分∠BMFMGCDG,求∠MGC的度数.

12.

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1=65°,求∠2的度数.

13.

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1=65°,求∠2的度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