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开启了新的征程。
材料一 ***于1949年1月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将“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作为和平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刘少奇多次强调,党的决议,只有经过人民政府的法定机关的宣布,才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要牢固树立守法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了“以人民的新法律作依据”执政,制订了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依据宪法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和重要法令。
——摘编自孙泽学、汪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依法执政述论》
材料二 1979年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这同样是针对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情况而进行的适时立法。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
(2)回顾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于1949年1月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将“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作为和平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刘少奇多次强调,党的决议,只有经过人民政府的法定机关的宣布,才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要牢固树立守法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了“以人民的新法律作依据”执政,制订了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依据宪法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和重要法令。
——摘编自孙泽学、汪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依法执政述论》
材料二 1979年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这同样是针对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情况而进行的适时立法。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
(2)回顾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因此投资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细软羊毛,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2)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
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因此投资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细软羊毛,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摘编自吴迪《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
(1)指出左宗棠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目的,概括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特点。(2)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8题)
3.
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
4.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这场运动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③促进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④造成东南地区与中央的分离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③促进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④造成东南地区与中央的分离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5.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 |
C.反映了清政府和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 |
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 |
6.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作用 |
B.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 |
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
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 |
7.
“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这首歌谣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 |
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 |
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 |
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 |
9.
关于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革命根据地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
②中共军队在敌后拓展并获得了巨大空间
③中共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

①革命根据地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
②中共军队在敌后拓展并获得了巨大空间
③中共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0.
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
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
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 |
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 |
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 |
1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其突出表现是
①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促成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①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促成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2.
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广泛种植
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广泛种植
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3.
据《明史·食货志》描述,明朝初年,以江南苏、松、嘉、湖为中心的丝棉纺织业;以南京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领先的造船业;分布于两淮、两浙、长芦、山东、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制盐业;福建、浙江、陕西、云南诸省的银矿业;江西、湖广、广东、陕西、山西以及河南、四川的冶铁业等都已具有规模,盛极一时。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手工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区域性 |
B.出现了新的手工业经营形式 |
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D.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
14.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表明了
A.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 |
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 |
C.日美加紧向华输出资本 |
D.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15.
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
A.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
B.着力创办民用工业 |
C.大力引进外国资本 |
D.宣传倡导使用国货 |
16.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 |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
D.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 |
17.
1978年9月,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上来。这次会议
A.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纲领 |
B.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
C.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 |
D.旨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
18.
明初,刘基诗作《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畦桑词》中有“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旁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与此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A.屈原 |
B.李白 |
C.杜甫 |
D.苏轼 |
19.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技工作“面向,依靠,攀高峰”的方针。在此指导下,我国
A.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武器 |
B.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
C.诞生了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 |
D.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