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四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4)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是如何实现的?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四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五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4)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是如何实现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到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里克利(Perikles)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伯里克利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至少列举2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2)根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3位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2点主张。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到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里克利(Perikles)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伯里克利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至少列举2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2)根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3位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2点主张。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取消部分专业经济部门,有的改为經济实体。有的改为行业总会。保留和新建了一些综合经济部门,如组建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税局和地税局等。经过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由原先68个调整为59个,各部门人员精简平均为20%左右。省自治区党政机构由平均76个减为56个,直辖市党政机构由平均101个成为73个,市地县的党政机构人员约减少200万,占原有行改编制的23%。但是相当一些政府机关人员转入事业单位后仍然继续依靠国家财政吃饭,致使吃财政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材料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取消部分专业经济部门,有的改为經济实体。有的改为行业总会。保留和新建了一些综合经济部门,如组建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税局和地税局等。经过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由原先68个调整为59个,各部门人员精简平均为20%左右。省自治区党政机构由平均76个减为56个,直辖市党政机构由平均101个成为73个,市地县的党政机构人员约减少200万,占原有行改编制的23%。但是相当一些政府机关人员转入事业单位后仍然继续依靠国家财政吃饭,致使吃财政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周志强、曾云燕《新时期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2.单选题- (共7题)
4.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法”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
D.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
5.
钱乘旦先生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现代民主化的进程”。以下事实可以支持此观点的是
A.1832年议会改革 | B.颁布《权利法案》 |
C.形成责任制内阁 | D.发动光荣革命 |
6.
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内村鉴三在《日清战争之义》中认为:日本和中国分别是“代表新文明之小国”和“代表旧文明之大国”。在他看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有三个:其一是“使支那惊醒”,其二是“使其知吾之天职”,其三是“使其与我合作从事东洋的改革。”内村鉴三的观点
A.揭示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源 |
B.掩盖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实质 |
C.分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
D.认为日本侵华是正义的 |
7.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巾,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国际责任 |
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C.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D.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8.
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
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
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
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
D.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 |
9.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成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主要是指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