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85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一唐代对于市的设置,有明确规定“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依据唐市令的这一规定,唐代的市可分为四个等级,即都市、府市、州市和县市。都市,通常指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的市。长安有东西两市,洛阳有南北两市。同时,唐代在各级市均设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吏。

——摘编自武建国《唐代市场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入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空间结构的呆板性和落后性,故而坊市界限被打破,街衢两旁商店林立,店铺“侵街”的现象屡次发生。宋人普遍意识到“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在思想领域引起“功利主义”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农民或主动或被动的进入市场。兼做小商贩,官僚士人也参与商业活动,甚至寺院僧尼经商也普遍化。许多上层士人“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

——摘编自胡建华《宋代城市场管理简论》

材料三 明清时期,政府改革赋税制度,从而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增加农产品产量,还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并且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开始出现了手工作坊,打破以往“男耕女织”的生产局面,并且出现劳动分工现象,为创造更多的社会商品提供了契机,这对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商业领域,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和区域性的商业中心。

——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市”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西汉前期,盐业生产与流通多把持在一部分诸侯王和富商大贾手中,他们“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外事扩张,内事兴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接受桑弘羊实行盐铁官营的建议,并将建议提交朝中众卿讨论。同年,内定了采取盐铁官营的方案,准备时机成熟后向全国推行。一切准备就绪后,元狩四年,汉武帝派孔仅、东郭咸阳等官员巡行地方郡国,在各地设盐铁官署,选拔“故盐铁家富者”为盐官,负责具体盐务。并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煮盐,违法者将“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同时,由官府提供煮盐器具、雇工煮盐给予费用补贴。这些政策尽管遭到卜式等人的反对,但汉武帝一直坚持执行,由此奠定了盐业盐利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

——摘编自齐涛《论汉武帝的盐业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盐政改革的原因及政策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盐政改革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4.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B.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C.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5.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6.
在俄国历史上因一次革命造成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此次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D.体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潮流
7.
台湾和香港、澳门一样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A.台湾曾被日本侵占,而港澳是被欧洲国家侵占
B.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港澳是历史上殖民者侵略中国遗留的问题
C.台湾有美国的支持,而港澳没有美国的支持
D.台湾的经济没有港澳的发达
8.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9.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
A.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B.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
D.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10.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3%,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促进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发展是由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推动
D.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
11.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12.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