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张广翔《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一》
材料二:事实上,在1825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他(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0分)
(2)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如何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更重大”。(5分)
……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的、不可剥夺的和不动移的;主权属于国民;任何一部分人民或任何个人皆不得擅自行使之。
……政府是君主制;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在他的统辖之下由部长和其他负责官员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
……在法国,没有比法律的权力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并且只有根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
——吴绪等选择《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十九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任何一个自觉地对待历史的人都会说,法国革命虽然被粉碎了,但它毕竟是胜利了,因为它为全世界奠定了曾是无法消灭的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自由的基石。
——列宁《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1919年5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法国革命怎样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基石?(10分)
(2)为什么列宁称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自由的基石“曾”是无法消灭的。(5分)
材料一:这就是交托给他的政权;一种必然永远不会终止的统治权,并且他由于这种权力才在《圣经》中不仅被称为神父而且也被称为君王;……这个王国的职务不是交托给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而是交托给神父,以便使世俗的事务仍旧和神的事务有所不同:并且,特别是,这个职务是委托给祭司长、彼得的继承者和教皇、罗马教皇的;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君王都应当受他的支配,像受耶稣基督本人的支配一样。因为,那些关心人生次要目的的人们,必须服从他这个关心最高目的的人,并受他的命令指挥。
──〔意大利〕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著《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1610年—1695年)《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力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应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民主政体的界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这一社会行使全部的职能。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在民主政治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
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1632年—1677年)著《神学政治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奎那的政治主张中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这与中国汉朝董仲舒的政治主张在内容和实质上有何相似之处。(2)对比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政治主张的特点。
(3)对比材料二、三,概括17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相同之处。17世纪东西方两种相似的思潮在西方引发了社会变革,而在中国却没有,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节选自《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三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非战公约》(1928年)
(1)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西方大国对战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四时用药例》
材料二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年十四……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时珍晚年学尤笃,昼夜不辍,自号濒湖山人。著医案、迈所馆诗集、唐律脉诀、五脏图……传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诸书。
——光绪《蕲州志》卷三十七《艺文志·李时珍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时珍用药的哲学思想。(5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二中对李时珍评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10分)
2.单选题- (共5题)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游行群众高举“小平你好”标语的照片 |
B.游行群众高举“人民公社万岁”标语的照片 |
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照片 |
D.红卫兵方阵高举“毛主席万岁”标语的照片 |
A.粮食作物比重下降 | B.出现了棉花的区域化经营 |
C.农产品完全商品化 | D.棉纺织业是税收主要来源 |
A.奴隶性,自由 |
B.专制,共和 |
C.奴隶性,科学 |
D.腐败,民主 |
A.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
B.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
C.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 |
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
3.选择题- (共4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牛郎织女》一文中的人物有{#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主要人物是{#blank#}6{#/blank#}。牛郎是一个{#blank#}7{#/blank#}的孩子,从小与{#blank#}8{#/blank#}相依为命,织女是{#blank#}9{#/blank#},但被{#blank#}10{#/blank#}关在{#blank#}11{#/blank#},最后牛郎能娶到织女为妻,可见人们对{#blank#}12{#/blank#},这也是人们美好的理想。
下面这句话,表现了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爱,仿照这种写法,补充完整后面的句子。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儿,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我喜欢家乡的风光:{#blank#}1{#/blank#},我喜欢;{#blank#}2{#/blank#},我喜欢;{#blank#}3{#/blank#},我喜欢;{#blank#}4{#/blank#},我喜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我想——我想当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