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占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古代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即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l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占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古代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即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l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8年1月15日)
材料二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1919年6月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对当时广大青年的意义。
材料一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8年1月15日)
材料二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1919年6月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对当时广大青年的意义。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五条誓文”中明确载有“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等内容,表明了尊重公议舆论、文明开化、开国进取的基本国策。政府继而公布了“政体书”,其要点是将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采取三权分立制度,模仿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式;另外,规定高级官吏每隔4年互选而后交替,致力于将公议舆论体现于制度上。沿着这条路线,经由1869年的“奉还版籍”、1871年的“废藩置县”,日本完成了国内的政治统一。同时,日本也进行了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取消了封建的等级身份制和主从关系,原则上成为四民平等的社会,确立了趋向于近代国民国家的体制。
-----摘编自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措施,并简要评价这一改革的历史作用。(8分)
(2)明治维新后,日本“模仿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式”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具有怎样的突出特点?(7分)
材料 “五条誓文”中明确载有“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等内容,表明了尊重公议舆论、文明开化、开国进取的基本国策。政府继而公布了“政体书”,其要点是将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采取三权分立制度,模仿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式;另外,规定高级官吏每隔4年互选而后交替,致力于将公议舆论体现于制度上。沿着这条路线,经由1869年的“奉还版籍”、1871年的“废藩置县”,日本完成了国内的政治统一。同时,日本也进行了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取消了封建的等级身份制和主从关系,原则上成为四民平等的社会,确立了趋向于近代国民国家的体制。
-----摘编自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措施,并简要评价这一改革的历史作用。(8分)
(2)明治维新后,日本“模仿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式”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具有怎样的突出特点?(7分)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争辩的。……理智的范围是真理与智慧,神学的范围是虔敬与服从。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民无须再予服从……,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约翰·洛克《政府论》
(1)斯宾诺莎处理神学与理智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斯宾诺莎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中洛克的民主思想,简析其影响。(7分)
材料 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争辩的。……理智的范围是真理与智慧,神学的范围是虔敬与服从。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民无须再予服从……,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约翰·洛克《政府论》
(1)斯宾诺莎处理神学与理智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斯宾诺莎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中洛克的民主思想,简析其影响。(7分)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分别有何影响?
(2)谈谈如何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
材料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分别有何影响?
(2)谈谈如何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
2.单选题- (共7题)
6.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7.
一百多年来对义和团评价的起伏,折射着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的涨落。下列关于义和团的研究评价文章可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是
A.一场带有盲目排外但正义的反帝爱国运动 |
B.一场“迷信”、“蒙昧”充斥的反现代化运动 |
C.一次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集中爆发的英勇斗争 |
D.一场不遵守与各国外交盟约的农民发动的暴动 |
8.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
A. 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 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 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 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A. 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 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 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 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9.
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 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 D.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 |
10.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
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 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 |
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 |
11.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
C.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
12.
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
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
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