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陕西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7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3/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8分)
材料一:
“一个平凡的道理常常被人们忽视:要得到工业和商业的兴盛,在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里,首先必须有农业生产的足量剩余。有了足量的农产品剩余,才有可能养活那一部分不再需要自己衣食的商业和工业人口。”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农本经济,和其它地区的封建农本经济一样,从来离不开手工业,后者以不同形式补充农本自足经济的不足:其一是以纺织为主的农民家内手工业,生产是为了直接消费;其二是封建主在所属庄园设置的磨坊、烘炉、榨坊之类,生产是为了满足庄主的需要,在征收规费的条件下也让农民用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其三是聚集在封建城市的行会手工业,是为了满足上述一、二两项所不能满足的需要。这三项可以通称之为封建农本经济的手工业附庸,但三者的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却大不一样。”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材料三:
“在西方,新出现的资本主义工业世界,带来了哪些为传统农耕世界所缺少而又相形见绌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特点。……近代西方工业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它的历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特定生产关系和剥削方式。”除此之外“18世纪以后,西方工业世界的工商信息网络,遍布全球。生产和周转越复杂,社会活动的节奏越紧密,时间意识也就越增强。”
14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地日益增长,国内和国外贸易的日渐繁密,就导致一种新的社会要求,用简便的、易于查检的方法记载支出和收入,盈利多少,亏损多少,一目了然。一个工业制造和商品流通逐渐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是一个要求计数的社会。”
“近代的工业世界是不断机械化,不断追求功效的世界。”这和“计算盈亏,都属于近代工业世界在孕育中带来的有社会意义的特点,是对工业趋向大生产这一发展前景的一种潜在的推动力。”
当以农为本的经济,把依赖的自然人格化了、神话,西方社会也广泛流行这种观点。但“人们从机械化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到人可以驾驭和改造自然,开始把人格化了的自然,也就是上帝,和物质的自然区别开来,上帝是自然的创造者,继续崇拜;上帝创造的自然却不是上帝,可以驾驭和改造。”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1)材料一表达的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因素是什么?其与工业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2)概括材料二阐述的农村(乡村)工业有哪几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者的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却大不一样”。(4分)
(3)依据材料三,初生的工业世界为历史带来了哪些不同于以农为本的社会的特点?这些特点恰好透视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社会的哪些特点?(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所讨论的问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分)
2.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在客观现实面前,北宋中央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变革措施?(4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6分)
3.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思想和观点。(4分)
(2)依托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反观美国民主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2.单选题(共12题)

4.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5.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6.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7.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8.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B.地方封国势力不得不依赖商业势力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D.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9.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10.
据统计,英国工业增长率,1820年后长期维持在3%以上,但在1880年却下降为2%, 1890年更下降为1%;对工业的投资率也由1850年的将近8%,下降为1914年的不到5%;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急剧增加。下面对英国经济变化分析最准确的是
A.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
B.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
C.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
D.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
11.
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12.
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该派别的活动
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演变
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
C.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
D.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13.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14.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C.政权更替频繁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5.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就是今昔无休止的对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