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义和团)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抛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意思是“把各国一概认为是小人坏人”),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1)材料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针对这一事件,袁京卿的设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概括袁京卿认为自己设想可行的理由有哪些?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袁京卿设想的认识。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义和团)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抛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意思是“把各国一概认为是小人坏人”),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1)材料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针对这一事件,袁京卿的设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概括袁京卿认为自己设想可行的理由有哪些?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袁京卿设想的认识。
2.
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3.
福泽渝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著作对当时日本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作为当今之策,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就特别客气,只要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材料二:兵为凶事,战为不祥,古今皆以为如此,没有人不希望国家无事太平。然而,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打仗未必是凶事,打仗未必是不祥之事……成为文明的中心和亚洲的魁首来抵抗西洋诸国,除了日本国民还能有谁?我们应有将保护亚细亚东方作为我之责任的觉悟……到了事情紧迫之时,可以毫不客气侵夺其地面,以我手重新建设。
材料三:在今次的朝鲜事件中,我日本国的名誉、权力、利益蒙受了大羞辱、大损害。其主谋是支那人,其教唆者是支那人,其实际行动者,又是支那人……支那人的罪行不遑枚举。我国一旦向支那、朝鲜两国兴师问罪,其必低头谢罪……(关于甲午海战)我军取得伟大胜利……问其根源,实在是文明开化之进步一方,与妨碍其进步一方的战争,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支那)应当向文明的引导者日本国三跪九叩,感谢其恩。
——摘自(日)福泽谕吉《福泽谕吉全集》
(1)根据材料一,福泽谕吉所说的“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是指什么?其主张“脱亚”内涵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福泽谕吉是如何定位日本在东西方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3)你如何评价福泽渝吉的主张?
材料一: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作为当今之策,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就特别客气,只要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材料二:兵为凶事,战为不祥,古今皆以为如此,没有人不希望国家无事太平。然而,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打仗未必是凶事,打仗未必是不祥之事……成为文明的中心和亚洲的魁首来抵抗西洋诸国,除了日本国民还能有谁?我们应有将保护亚细亚东方作为我之责任的觉悟……到了事情紧迫之时,可以毫不客气侵夺其地面,以我手重新建设。
材料三:在今次的朝鲜事件中,我日本国的名誉、权力、利益蒙受了大羞辱、大损害。其主谋是支那人,其教唆者是支那人,其实际行动者,又是支那人……支那人的罪行不遑枚举。我国一旦向支那、朝鲜两国兴师问罪,其必低头谢罪……(关于甲午海战)我军取得伟大胜利……问其根源,实在是文明开化之进步一方,与妨碍其进步一方的战争,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支那)应当向文明的引导者日本国三跪九叩,感谢其恩。
——摘自(日)福泽谕吉《福泽谕吉全集》
(1)根据材料一,福泽谕吉所说的“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是指什么?其主张“脱亚”内涵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福泽谕吉是如何定位日本在东西方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3)你如何评价福泽渝吉的主张?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依据材料一,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两则材料,你有何启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依据材料一,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两则材料,你有何启示。
2.单选题- (共16题)
5.
17世纪,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面对此问题,英国资产阶级()
A.召开长期议会 | B.展开两次内战 |
C.发动光荣革命 | D.进行工业革命 |
6.
“中央机构在权限上根据宪法规定各自独立行使,彼此互不干涉。但是,他们的权限不是互相重叠的,而是一种分权,这种分权是基于管理的方便而划分的。”该政体类型最典型的近代国家是()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8.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设租界开发通商口岸 |
B.《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
C.《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
9.
甲午战后,“忧时之士感栗危惧,深怵亡国灭种之痛,于是________运动一时大起,继之以________运动,皆风靡一时,二者虽背道而驰,而其意在救亡则同也。”文中横线处的文字分别是()
A.维新、义和团 | B.维新、辛亥 |
C.新政、预备立宪 | D.太平天国、义和团 |
12.
“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C.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 D.清朝闭关锁国 |
14.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6.
“他们是国王、皇帝及公爵的乖巧臣民,从没有半句怨言。他们不再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永生的来临,现在他们开始尝试在尘世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文中“他们”最有可能生活在()
A.法兰克王国时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启蒙运动时期 | D.工业革命时期 |
18.
“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
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