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7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17

1.材料分析题(共6题)

1.
20世纪,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结合所学回答问题。(25分)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图1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6分)这一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与图1相比,图2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9分)
2.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从图中提取关于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历史信息各一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的基本国策,并组建谘议局,即地方议会。《谘议局章程》规定,凡属于本省籍贯的年满25岁的男子,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居民具备选举资格:1、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卓有成绩者;2、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同等或中学以上的学堂毕业的得文凭者;3、有举贡生员以上的出身者;4、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5、在本地方有五千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凡非本省籍的男子,年满25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有一万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亦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资格则限制在年满30岁属本省籍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的男子。经调查,即使在比例较高的江苏省,选举人也仅占总人口的0.48%。
——摘编自傅怀锋《试析清末民众的政治参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末新政地方议员的选举章程反映了哪些社会成员的参政
要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章程进行评价。(9分)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一个国家最高的原则是全民的利益,并非统治者的利益。对于最高统治权的服从并不使人变成奴隶,而是使其成为一个公民——他这样具体描述:“奴隶必须服从他的主人的命令,虽然命令是完全为主人的利益。……公民服从统治权的命令,命令是为公众的利益,他自己包括在内”。可以看出,斯宾诺莎这里侧重强调的是公民“适于被统治”这一面的品德,或者说是一种服从统治的“义务观念”。当然,在他看来,对于统治权的服从实际上是对全体公民利益的遵守,他说:“凡是根据政治权利享有国家的一切好处的人们均称为公民;凡是有服从国家各项规章和法律的义务的人们均称为国民”。
材料二   卢梭说“我从不曾看到过cives(公民)这个称号是可以赋予任何君主之下的臣民的”,他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公约结合而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就叫做臣民”。这里,卢梭实际上表明了由城邦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并将“人民”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泛指政治体内的所有成员。
——摘自汤敏轩、谭君久《公民权利思想探源》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的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卢梭认为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他的这一观念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7分)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面临的悲惨的境况下,我们认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讨论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我们必须学习新的思想方法。我们必须自问:能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军事竞赛给各方带来的灾难?……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中立的立场,作为人类来说,我们必须记住,人类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选择和平,在我们眼前的是不断进步的幸福、知识、智慧。相反,我们是在选择死亡。人类:记住你们是人类,忘记其它的。如果你能这样做,一个新的天堂将出现;如果你不能,那将是宇宙中的死亡。解决方案:我们邀请本次大会的科学家们对世界和一般公众,订立下面的决议:“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各国政府,公开承诺不能挑起世界战争,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宣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6分)
(2)文中“新的思想方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五十年代中国政府能反映这一思想方法的重大外交成就。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9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众多的共和体制里,凯末尔式的共和政体是代议民主制,选举产生的***及各部长负责营运政府。政府由国会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产生。行政、立法及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行使,没有任何个人及团体有绝对的权力。
——摘自雏基百科
材料二凯末尔虽然使得土耳其人从君主制封建体制走向了民主共和,但是也走向了其个人强权与独裁的另一个极端一他试图摆脱了阿拉伯与波斯文化的影响,却一味地向欧美文化靠拢。凯末尔本人拥有的民族英雄光环和一支对其绝对服从的军队。在军事力量支持下,凯末尔依靠暴力和强权推行全盘西化政策,在社会各个方面,以西方为蓝本进行一系列强力的改革。由于凯末尔的独裁指导思想,导致了土耳其政坛至今仍存在独裁政府与军官的长期干政。所有法律必须经过由军方控制的“宪法法庭”审查才能生效,“民主”两个字,变成了土耳其军人把持国家命运的美丽外衣。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政治改革的得失。

2.单选题(共5题)

7.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8.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 (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③D.②③④
9.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
B.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10.
下图体现了敦煌壁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11.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