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75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15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韬(1828-1897)认为以中国近代化为目标的富强运动是一场为了消除中国与西方之间存在的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以致政治差距的一次民族总动员。他不仅需要一个讲究办事效率、有眼光、有谋略的官僚阶层,而且更需要拥有不同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商人、科学家、报人、工程师、技术员、教育工作者及其他各种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才。他说:“所以甄别人才者,直言极谏,舆图象维,一切专求乎实用”。他多次对封建顽固派把道德放在功利之前的林甸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攻击洋务运动“侈事功,夸富强,兴管商之风”是“不知兵甲修而后道德尊,师旅雄而后礼仪盛”,是“夏虫不知冰”,是杞人忧天。他把人才观与改革开放思想联系起来,即承认中国之学、中学之才,也承认西方之学、西方之才。从他所推崇的人才来看,后者甚至是他强调的重点所在。王韬认为,中国现代化急需大批实用人才,中国在国内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妨采取“取材于各国以为我用”的方针。
——摘编自佟庆辉《王韬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王韬的人才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韬的人才观。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368年,朱元璋发布硬性命令:“凡农民家有四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如果有田十亩以上,则种植面积加倍。各级官吏要亲自督查,如果不中桑树,就罚他交绢一匹,不种麻和木棉的,罚他麻布、棉布各一匹。”
1394年3月,朱元璋命令公布行文,令天下百姓,按帝国计划种植桑、枣。他硬性规定,每一百户农民要共同种二亩秧,并且详细给出了种植方式:每一百户共出人力,挑运柴草焼地,耕锅再烧,耕烧三遍下种。待秧苗长到二尺高,然后分栽,每五尺宽为一垅。每一百户第一年二百株,第二年四百株,第三年六百株。”栽种过数目,造册回报,违者全家发边充军。”
——张志宏《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材料二国初最重农桑之政,令天下府州县提调官用心劝谕农民,趁时种植,计地再桑,计桑苛捐,府州县具有定额。然地各有宜,两者宜桑,山东、河南等处宜木棉,如永春则宜麻,当随地而取之。今有地不种桑,递年输绢,取办于通县丁粮。
——《永春县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经济措施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的经济措施。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年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罢黜百思,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决议,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可享受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
——摘编自《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
材料二 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职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宪法由资政院起草决议,皇帝颁布之;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总理大臣由***大臣、其他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国际条约非经国会决议不得缔结;官制官规以法律决议之;本年度预算,未经国会决议者,不得照前年度预算开支。由预算案内,不得有规定之岁出;预算案外,不得为非常财政之处分;皇室经费之制定及递减,有国会决议;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摘编自《宪法重大信条第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
(1)根据草料,概括指出《宪法重大信条第十九条》与《钦定宪法大纲》相比有何进步和不足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朝统治的原因。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不久,斯大林就预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在对内政策方面将从进一步法西斯化中寻找摆脱现状的出路”,“在对外政策方面将从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中寻找出路”。以后,苏联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不断指出,法西斯侵略势力是世界人民的主要危险,要求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制止这股势力的蔓延和扩散。1933年12月,连供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际联盟
(2)苏联不反对在国家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
(3)苏联同意比利时、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或其中某些国家参加上述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4)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摘编自王思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2.单选题(共8题)

5.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整理、编纂帝国法律大全。公元533 年《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编成,共5O 卷,将历代罗马著名法学家的学说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门别类地汇集、整理,进行摘录,凡收入的内容,均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A.但使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使罗马法内容更为复杂且使用不便
C.成为罗马帝国最具权威的法津文献
D.有利于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6.
(题文)霍布斯鲍姆认为:“19世纪中期,在西方先进的工业国家里,这一点已经显得越来越清楚,政治制度迟早将不得不让‘群众’占有一席之地。”这表明()
A.群众普遍获得了参政权利B.资本主义倡导自由原则
C.工业化有利于推动民主化D.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兴起
7.
1939年11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出:“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不在于中国4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执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冈材宁次意在强调
A. 日军始终把国民党视为抗战的主要力量
B. 此时国民党中央军的抗战意志十分顽强
C. 中共军队在抗战初期尚未进行积极抵抗
D. 中国并没有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8.
下面两幅图均是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砖画,这反映出当时嘉峪关
 
A.农业主体地位逐渐削弱B.铁犁牛耕取代游牧生产
C.农、牧业生产方式并存D.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改善
9.
1961-1963年间,全国精简职工超过1800万人,加上其他非职工群体(如职工家属),约超过2600万的城镇人口迁回农村,这突出表明()
A.自然灾有严重影确了经济发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政府调整政彼以促进经济恢复D.国家采取城市反哺农村的策略
10.
民国大师蒋百里评论某一运动“为中古时代与近世时代之蝉蜕”,“自个性之灵,光焰万丈:……自理知之刃,脱颖而出,其方向之趋于自然者,则科学之基础立焉”。这一运动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科学革命
11.
据统计,1895一1898年间,(中国)一共报道过76个学会。大约三分之二是由士大夫建立的,按照宣布的目标粗略分类,其中1个学会致力于提倡儒家的教义;30多个学会或是按照新的实用精神研究传统的儒学,或是研究西方科学和翻译西方书籍;15个提倡社会改革;23个试图唤起士大夫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这些学会的出现说明()
A.清政府废除“立会结杜”的禁令B.民族危机下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C.民族主义在社会上层中间的传播D.广大民众的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12.
20世纪初,梁启超在《杂答某报》中指出:”即行社会革命,健设社会的国家.则必以国家为一公司。且为独一无二之公司。此公司之性质,则取全国人民之衣食住。乃至所执职业.一切干涉之而负其责任。”梁启超针对的是( )
A.马克思的公有制经济B.革命党人的民生主义
C.俄国的杜会主义革命D.中共的共产主义理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