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7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25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法治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权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1)材料一中韩非子认为“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与此相比,材料三对“法”的看法又有何不同?(3分)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法学家耶林格《罗马法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并简要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8分)
材料三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梁启超强调应把立法权“操于众人”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材料反映的情况,概括说明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8分)
2.
(15分)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18世纪至19 世纪中期,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史实。(4分)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走进世博会》《上海世博》杂志编辑出版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5分)
材料三   19世纪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
(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比较上面两幅示意图,指出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国内外贸易路线图的主要区别。(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8分)

2.单选题(共16题)

4.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认为,建立在小共和国基础之上的复合共和体制,可以集大共和国的强大性与小共和国的安全性于一身。托克维尔高度肯定了
A.中央集权原则B.联邦制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民主制原则
5.
19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
B.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
C.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D.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
6.
(题文)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渐成熟,其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②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④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同胞,全国人大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 中国自此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 促成民族觉醒,唤起民族团结
C. 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为国际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8.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企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④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
B.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C.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D.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10.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
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
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11.
1956~196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了农业为代价
②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
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④开局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
12.
下图是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图中1984年出现峰值的原因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说:在中国,再不用市场经济手段去玩,再各种各样的审批、各种各样的行政命令,真是玩不下去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商品体系基本建立是在
A.1992年中共十四大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D.21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
14.
“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它们对我所显现的那个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就是它们对你所显现的那个样子。”对于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理性和思想自由
B.将人从神权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15.
“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据此推断诗中描写的是
A.王羲之的行书B.颜真卿的楷书
C.怀素的草书D.赵孟頫的行书
16.
一位科学家曾幽默地说道:“……先生,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论,不过您的成就是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所能达到的巅峰,您所创造的许多观念直到今日都仍在引导我们的物理思维。虽然我们知道,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文中被“推翻”的理论最有可能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
17.
钱理群认为其母校北京大学是“思想的实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下列史实与北大有关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
“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与此观念相似的是
A.中体西用B.民主宪政
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遭受殖民侵略的国家开展了民族民主运动。下列不属于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人是
A.中国的孙中山B.印度的甘地
C.土耳其的凯末尔D.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