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二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的大示威。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9分)
(4)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5分)
材料一
阶段和主题 | 史料 | 史论 |
①1861-接轨 | 奕䜣:“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 |
②1898-变局 | 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 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 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
③1945-复兴 | 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二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的大示威。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9分)
(4)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5分)
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的评价?并作简要说明。(9分)
材料二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2)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作者关于世界的经济发展的观点。(8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探究,你认为影响史学家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3分)
人物 | 言论 |
帕尔默 (美国史学家) |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
梅雪芹 (清华大学历史教授) |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德国工业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
杰里.杰特利 (美国史学家) | 在工业化时代,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
(1)指出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的评价?并作简要说明。(9分)
材料二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2)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作者关于世界的经济发展的观点。(8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探究,你认为影响史学家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3分)
3.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务。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因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最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待急于见功,知有已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4分)
(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作者认为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6分)
材料一 王安石:“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务。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因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最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待急于见功,知有已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4分)
(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作者认为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6分)
4.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在实质上属于法兰西人民;所有公职人员都是爱人民委任的人员,人民选举他们,也能罢免他们……为了不使财产的不平等挤掉权利的平等,宪法要求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公民响应法律号召而在人民集会中担任公共职务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应给予报酬。
——罗伯斯庇尔《论代议制政府》(1793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1)罗伯斯庇尔自称是卢梭的忠实信徒,材料一体现了卢梭的哪些主要思想?分析罗伯斯庇尔的上述主张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4分)
材料一主权在实质上属于法兰西人民;所有公职人员都是爱人民委任的人员,人民选举他们,也能罢免他们……为了不使财产的不平等挤掉权利的平等,宪法要求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公民响应法律号召而在人民集会中担任公共职务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应给予报酬。
——罗伯斯庇尔《论代议制政府》(1793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1)罗伯斯庇尔自称是卢梭的忠实信徒,材料一体现了卢梭的哪些主要思想?分析罗伯斯庇尔的上述主张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4分)
5.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关于二战时期的两幅漫画。

(1)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讽刺“公鸡”所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简述其理由。(4分)
(2)据材料两幅漫画分析英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下面是关于二战时期的两幅漫画。

(1)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讽刺“公鸡”所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简述其理由。(4分)
(2)据材料两幅漫画分析英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单选题- (共6题)
6.
下表是某一历史著作其中一章的目录,第四节标题应为
第一节 | 民教冲突的产生 |
第二节 | 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 |
第三节 | 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 |
第四节 | |
A.洋务运动存在的问题 |
B.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 |
C.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 |
D.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 |
7.
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犀角、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
A.腾冲主要作为军事防御城市 |
B.腾冲区域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
8.
1912—1919年与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 |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9.
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