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重要事迹表
——摘编自《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等
材料二
长素(引者注:即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事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3年)
材料三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成书于1936年)
(1)仿照材料一中1899年的样式,在、处填上合适内容。(8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10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蒋廷黻评价人物的主要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简要评价材料一中所示康有为在1913年的事迹。(8分)
材料一
康有为重要事迹表
1895年 | |
1898年 | |
1899年 | 组织保皇会;联系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政府,谋求营救光绪帝。 |
1913年 | 主编《不忍》杂志,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提倡“虚君”式的君主立宪制。 |
——摘编自《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等
材料二
长素(引者注:即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事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3年)
材料三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成书于1936年)
(1)仿照材料一中1899年的样式,在、处填上合适内容。(8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10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蒋廷黻评价人物的主要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简要评价材料一中所示康有为在1913年的事迹。(8分)
2.
(26分)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出现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1945年的欧洲战场示意图(局部)

材料二
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曰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苏联和美国相继参战的时候,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便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而新的国际秩序结构也已经在战争中孕育。
——《世界当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8分)
(2)什么是雅尔塔体制?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构建二战后“新的国际秩序”过程中的贡献。(10分)
材料一 1944—1945年的欧洲战场示意图(局部)

材料二
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曰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苏联和美国相继参战的时候,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便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而新的国际秩序结构也已经在战争中孕育。
——《世界当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8分)
(2)什么是雅尔塔体制?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构建二战后“新的国际秩序”过程中的贡献。(10分)
2.单选题- (共10题)
3.
(题文)1793年,英国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到达中国并拜见了乾隆帝。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使团在中国活动场景的是
A.乘坐蒸汽船从沿海快速北上 |
B.与中方就是否向乾隆磕头而争执不休 |
C.进入北京城后入住英国使馆 |
D.接到国内来电获悉英国已向法国宣战 |
4.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主要是为了
A.全力进行三大战役,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B.扫清与苏联结盟的障碍,巩固新生革命政权 |
C.断绝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
D.割断旧的外交传统,摆脱半殖民地政治地位 |
5.
苏联是20世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后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社会主义代议制度的形式 |
B.列宁是苏联的建立者,戈尔巴乔夫是它历史上唯一的总统 |
C.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了第一次重大失败 |
D.1936年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被彻底废除 |
6.
下列各项中对下图所示“甲计划”的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
B.欧洲煤钢联营为它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也促进欧洲和解 |
C.美国借此把政治上控制欧洲与消化其过剩产能结合起来 |
D.偏袒性援助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但加剧了欧洲的分裂 |
7.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
B.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
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
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
8.
(题文)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在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上文中“现代工业时代”发生时间和基本的动因分别是
A.15世纪末期新航路开辟 |
B.18世纪中期市场需求 |
C.19世纪中期科学的突破 |
D.20世纪中期跨国公司 |
9.
对下表所示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近代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节选)
近代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节选)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及建筑用品 | 合计 | 消费品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合计 | |
1893 | 0.6 | 7.8 | 8.4 | 13.0 | 78.6 | 91.6 |
1910 | 1.5 | 16.1 | 17.6 | 17.0 | 65.4 | 82.4 |
1930 | 3.7 | 23.2 | 26.9 | 17.3 | 57.8 | 73.1 |
A.进口商品一直占据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 |
B.中国没有受到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
C.中国制造业中尤其是轻工业逐步在发展 |
D.外来经济压力逐步减轻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
10.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写照。下列作品中,描写了法国复辟的波旁王朝时期社会情况的有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悲惨世界》 ③《红与黑》 ④《英雄交响曲》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悲惨世界》 ③《红与黑》 ④《英雄交响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