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测(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69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7/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从近代到当代,西非与西欧的关系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印记
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
(1)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的历史影响。
南南台作
1970年5月,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前身)等5国成立“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75年5月,西非15国正式成立“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
1991年,“西共体”要求成员国在四年时间内消除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和降低关税。
1995年7月,“西共体”决定在2000年实行统一货币。
2000年以来,“西共体”还建成了“西非电讯网”和“西非高速公路网”。还准备实行成员国公民跨国旅行免签证制度,并在各成员国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开设一体化课程,宣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公民意识,强化西非人观念。
2012年11月,西共体寻求联合国授权,向马里派兵,协助其清剿宗教极端组织。
——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发展进程》等
(2)指出西非国家合作的历史条件、特点、意义。
南北合作
2003年4月,西共体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逐步实现双方贸易自由化。协定生效后,欧盟给予西共体2.35亿欧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但欧盟重新安排与西共体的贸易准则,这意味着西非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至少80%应实行零关税……而加纳等国认为,协议将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据环球网新闻《西共体与欧盟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
(3)与近代相比,当代非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试简要评述当代的西非与欧盟关系。
2.
(24分)白话文在古代有漫长的历史,在近代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书面表达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1)据材料一,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某班历史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近代中国白话文的推广”为课题进行探究。以下为活动记录。

(2)通过一系列活动,历史小组对近代白话文推广的社会条件有了深入认识,据材料二指出其社会条件应包括哪些方面?“活动记录”对开展历史课题探究有什么启示?(8分)
材料三 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史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我要人人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绝不会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性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人的响应和赞助……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若去掉了白话文学的进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只可叫‘古文传统史’罢了。
——胡适《白话文学史》
(3)试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评述。(6分)
3.
(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帝国宪法下的日本统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帝国宪法是日本政治近代化开始的重要标志,同时日本也从此走向了一条背离现代政治原则的道路。据材料一,说明其主要表现。(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所说的“巨大失误”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2.单选题(共5题)

4.
1790年6月,法国制宪会议颁布法令:“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今后也不再授予任何人这样的头衔。任何法国公民只能用其家族的真实姓氏。”法令体现了什么原则
A.民主主义
B.共和主义
C.自由主义
D.平等主义
5.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
A.民主共和
B.自由平等
C.救亡图存
D.公正法治
6.
(题文)下图: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
A.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
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7.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D.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8.
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
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