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26分)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口。……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采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完政: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8分)
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分)
材料三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党政改革》
(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口。……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采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完政: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8分)
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 文件 | 成果 |
1215年 | 《大宪章》 |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
1628年 | 《权利请愿书》 |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
1641年 | 《三年法案》 |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体会 |
1679年 | 《人身保护法》 |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
1689年 | 《权利法案》 |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
1701年 | 《王位继承法》 |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分)
材料三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党政改革》
(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20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必然性。(6分)
材料二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3)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评述金冲及的观点。(10分)
材料一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必然性。(6分)
材料二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3)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评述金冲及的观点。(10分)
3.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法治主张的时代背景。(6分)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法治主张的时代背景。(6分)
4.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2月19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6分)
1861年2月19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6分)
5.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各大国1940—19 43年的军火生产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生产变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41年后军火生产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后果。(6分)
各大国1940—19 43年的军火生产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 1940 | 1941 | 1943 |
英国 苏联 美国 | 3.5 (5.0) (1.5) | 6.5 8.5 4.5 | 11.1 13.9 37.5 |
同盟国总计 | 3.5 | 19.5 | 62.5 |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 6.0 (1.0) 0.75 | 6.0 2.0 1.0 | 13.8 4.5 —— |
轴心国总计 | 6.75 | 9.0 | 18.3 |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生产变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41年后军火生产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后果。(6分)
2.单选题- (共6题)
7.
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
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
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
D.“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
8.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
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
D.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
9.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该材料
A.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
B.体现了全球化思想 |
C.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
D.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观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