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
材料 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
——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材料英国著名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认为:人类在产生国家以前过着“自然状态”的生活,那时,人们不受任何政治禁令的约束,享有完全的自由自主的“自然权利”,后来自愿互订契约而形成社会,产生国家,出现了政治统治。……人之初性本恶,人生来就是自私和损人利己的,被相互侵害的渴望支配着,因而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经常“相互攻杀无已”,出于“理性”,人们要求摆脱这种难以容忍的敌峙,必须寻求和平;为此,人们才相互间缔立契约以求“自保和自全”;为了要使缔约者履行所约,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能“临于其上,威之以刑”的绝对权威,这样才可使缔约者“自制以相安”,否则就会“团体瓦解,而互战又起”,人们将再度陷入由于“性恶”而导致的“相互攻杀”的“无政府状态”。……因为处于过渡性阶段,在一定时期内,霍布斯的国家主权新思潮不能不含有封建世界观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霍布斯的国家观。
——摘编自顾学杰《霍布斯的国家观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霍布斯的国家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霍布斯的国家观。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材料 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汉末年,社会上风行一种谶纬思想。谶是以诡语托为天命的预言,其思想实质属于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天人感应论范畴。纬是与经相对而得名的,是托名孔子以诡语解经的书。谶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宣扬神灵怪异的荒诞之词,极便于人们穿凿附会作出任意的解释。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早年曾在太学受业,在洛阳书肆中博览百家之言,写成了《论衡》85篇20余万言。王充以唯物主义思想,有力的攻击了谶纬的虚妄。他以道家自然之说立论,而对自然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认为构成万物的元气是无意识的,没有具体的形态,并充满于宇宙而无限,从而论证了天的物质性。王充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充唯物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充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材料
西汉末年,社会上风行一种谶纬思想。谶是以诡语托为天命的预言,其思想实质属于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天人感应论范畴。纬是与经相对而得名的,是托名孔子以诡语解经的书。谶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宣扬神灵怪异的荒诞之词,极便于人们穿凿附会作出任意的解释。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早年曾在太学受业,在洛阳书肆中博览百家之言,写成了《论衡》85篇20余万言。王充以唯物主义思想,有力的攻击了谶纬的虚妄。他以道家自然之说立论,而对自然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认为构成万物的元气是无意识的,没有具体的形态,并充满于宇宙而无限,从而论证了天的物质性。王充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充唯物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充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2.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