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康杰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64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德国和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为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为运动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此,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用以指导运动的开展。1935年3月以后,运动进入第二个段。这一阶段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组织了服务于地方建设事业的各种劳动服务团,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货、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项义务劳动,以期把国民生活推向新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从抗战的角度出发,赋予“礼义廉耻”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同时不断调整新生活运动的目标,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概括这场运动发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谈谈新生活运动的积极意义。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汉末年,社会上风行一种谶纬思想。谶是以诡语托为天命的预言,其思想实质属于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天人感应论范畴。纬是与经相对而得名的,是托名孔子以诡语解经的书。谶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宣扬神灵怪异的荒诞之词,极便于人们穿凿附会作出任意的解释。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早年曾在太学受业,在洛阳书肆中博览百家之言,写成了《论衡》85篇20余万言。王充以唯物主义思想,有力的攻击了谶纬的虚妄。他以道家自然之说立论,而对自然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认为构成万物的元气是无意识的,没有具体的形态,并充满于宇宙而无限,从而论证了天的物质性。王充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充唯物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充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2.单选题(共14题)

3.
罗马在帝国时期曾广泛流行无夫权婚姻。与之前的有夫权婚姻相比,这种婚姻夫妻处于同等地位,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 罗马立法技术的完善 B. 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 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 D. 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4.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缺乏公正性
C.形式主义浓厚
D.体现人人平等
5.
西塞罗有句名言:“执政官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此解读最确切的是
A.执政官的地位很高
B.法律至上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6.
1701年颁布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该规定说明英国
A.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B.议会与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C.国王有权独立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
D.议会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
7.
张明同学在探究世界军事史时惊奇地发现:在英国的陆、海、空三军中,海军被称为“皇家海军”,空军被称为“皇家空军”,唯独陆军不被称为“皇家陆军”。以下是他对这一奇怪现象的几种猜测,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
A.陆军在对外作战中作用较小
B.陆军数量太少
C.王室不原谅“新模范军”打败王党军,查理一世被处死
D.陆军中没有皇家子弟
8.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法制化
B.渐进性
C.普选制
D.反封建性
9.
1790年,汉密尔顿指出:“宪法授予政府制定所必须的一切适用应当法律之权,故只要宪法没有特别禁止者均不违宪。”这一言论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联邦权力B.是对州权主义的维护
C.完善了三权分立原则D.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10.
1883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等等,这些都走在世界前列。这些现象能说明
A.德国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
B.福利社会在19世纪末已经成熟
C.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法制化
D.德国现代化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12.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
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④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新三民主义”
B.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C.反对破坏国共合作
D.希望实现国共合作
14.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有本国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15.
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16.
拿破仑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以下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重建君主制度导致大革命成果付诸东流
B.对于近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发动侵略战争阻碍了各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D.宣扬“民族主义”造成欧洲国家分裂

3.选择题(共1题)

17.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