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6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8/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有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雅典规定20岁以上男性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城邦的重大事项,诸如战争和媾和、选举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都要经过公民大会成员举手表决。尽管公民大会不可能每次都由全体公民参加,但是会场一般都座无虚席。大会一般都由祈祷、杀猪献祭仪式开场,与会者可以自由发言或进行激烈辩论,然后再做出决议。正如伯里克利所说:“我们的制度所以名为民主制度,是因为它不是顾全少数人的利益,而是顾全多数人的利益”。为了引导公民做出倾向于自己观点的决议,政治家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演说才能。而为了清除那些有可能建立僭主政治的人,雅典人天才地发明了  “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公民们可以用陶片投票将其罢职和驱逐。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布鲁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和贵族政治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这一制度又有何局限性。(4分)
(2)依据材料二对雅典公民大会的描述,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此政治特点又有何利弊。(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其民主的。(6分)
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2分)如果认为其观点不正确,请说说理由? (2分)

2.单选题(共11题)

3.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经济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
D.政治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4.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反映了罗马法(   )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以尊重自然权利为基础D.因时势变化而发展
5.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任期:1997—2007年)曾说,伊丽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这表明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之下,国王的作用在于
A.凝聚民族精神
B.确定内阁人选
C.开展国务活动
D.推动世界和平
6.
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 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
A.保留奴隶制,造成南北方日渐对立
B.实行邦联制,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管理
C.实行联邦制,确立了联邦至上的原则
D.1787 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7.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依稀“读到”的历史有
①鸦片战争的硝烟
②中共在此蹒跚起步
③日本侵略者的暴虐
④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在《停战诏书》中说:“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从日本天皇的这一公告中,不能看出(  )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
B.日本天皇仍然为其侵略战争进行辩解
C.日本接受战败史实,准备向盟国方面投降
D.日本对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
9.
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巴黎公社失败B.欧洲三大工运失败
C.俄国七月事件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1.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12.
在《独立宣言》中,杰斐逊提出,人生来就应该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不是国王的恩赐,也不是所制定的法律所规定,而是上帝所赋予的、与生俱来的,是不可剥夺或转让的。该认识。
①提高了人民的地位
②承认了人的尊严
③从理论上摧毁了封建主义存在的基础
④首次将自然权利学说介绍到北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在以苦修来世、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为一方,以身体力行资本主义的获取为另一方的所谓冲突中,最终将表明,双方实际上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作者最终将表明的是( )
A.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精神
B.新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扩展
C.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社会因素
D.传教活动与殖民扩张活动相辅相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