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6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8

1.论述题(共1题)

1.
国家观念伴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
西方
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
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卢梭则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然融入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之中。
全球化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中外关联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3年12月24日,咸丰发“著即发行宝钞”的上谕,称:“比年以来,银价日昂,民生愈困。小民输纳税课,每苦于银贵,而转运制钱又多未便。朕……酌古准夸,定为官票宝钞,以济银钱之不足,务使天下通行,以期便民裕国。著照部议,凡民间完纳地丁、钱粮、关税、盐课厦一切解部协拨等款,均准以官票钱钞五成为率。官票银一两抵制钱二千,宝钞二千抵银一两,与现行大钱制钱相辅而行。其余仍交纳实银,以资周转。京外各库应放之项,官票宝钞亦以五成为限……总期官民交益,上下相浮,并准五城殷实铺户具折承领宝钞,俾民间自行通用。”从咸丰3年2月到11月,在不足9个月的时间里,咸丰连续发出3次谕旨,一再强调从速发行官票宝钞,迫使户部迅速转变迟疑态度,从此造成票钞在全国泛滥。

——《晚清政府与咸丰朝通货膨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丰时期货币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咸丰时期货币改革中户部的态度和改革后的结果。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3.单选题(共11题)

4.
“公益捐助制度”是古典时代雅典让富人出钱为城邦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起初出于对政治回报的预期,富人自愿踊跃捐助。公元前5世纪末,由于富人的不满和频繁逃避,捐助成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
A.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
B.法律保障公益活动进行
C.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
D.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衰弱
5.
格罗特《希腊史》指出:“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A.实现分权制衡
B.背离民主原则
C.存在权力集中
D.具有法治保障
6.
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
B.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
7.
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这说明罗马法
A.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B.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
C.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
D.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
8.
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
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D.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9.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两院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因国会休会而使该项法案不能退回,在此情况下,该项法案不能成为法律”,因而总统常借国会休会而搁置国会议案,被人称为“口袋否决”。这表明“口袋否决”
A.明确了总统的立法否决权
B.导致总统滥用职权
C.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异化
D.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
10.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掌控
11.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12.
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一举措
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
B.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
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3.
容闳(1828—1912),毕业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 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 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 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 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14.
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
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