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
——[英]洛克《政府论》(1690)
(1)概括材料中洛克的主张,并结合所学指出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英国哪些法律性文件体现了上述主张。(6分)
(2)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影响。(4分)
“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
——[英]洛克《政府论》(1690)
(1)概括材料中洛克的主张,并结合所学指出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英国哪些法律性文件体现了上述主张。(6分)
(2)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影响。(4分)
2.
(22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1)从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4分)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10分)
三、阐释事物 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3)试从图13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7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一、提取信息
表:《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 进口 | 出口 |
1885 | 88,200,018 | 65,005,711 |
1895 | 171,696,715 | 143,293,211 |
1905 | 447,100,082 | 227,888,197 |
1911 | 471,503,943 | 377,338,166 |
(1)从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4分)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10分)
三、阐释事物 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3)试从图13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7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3.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实施的目的。(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该怎样评价历史上的改革?(6分)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实施的目的。(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该怎样评价历史上的改革?(6分)
2.单选题- (共8题)
4.
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华盛顿的目的是( )
A.确立总统的行政权 | B.实行参议员选举制 |
C.实行三权分立 | D.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5.
表1的数据最能说明( )
表1: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表
A. 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 B. 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
进攻比率 | 武汉会战前 | 日方 | 94% |
中方 | 6% | ||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 日方 | 56% | |
中方 | 44% | ||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 武汉会战前 | 40公里 | |
1939年底 | 200米 | ||
1940年底 | 不进反退 |
表1: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表
A. 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 B. 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
6.
2015年4月10日,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发表讲话说,亚非各国领导人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C.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7.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
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
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
8.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这表明欧洲国家旨在( )
A.融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中 |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
C.控制战后欧洲市场 | D.遏制共产主义 |
9.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0.
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③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
B.②的形成是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的 |
C.④的出现是由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
D.④→⑤的变化是由于两极格局瓦解所带来的挫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