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53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4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广顺三年(953年),后周规定:“以天下系官庄田(国有土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百姓既得为永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下令:“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同年派官员,发丁夫,修治黄河下游各处决口月余。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历朝受到优待的曲埠孔家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后周实行的改革,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机。
——摘编自吴枫等编著的《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政府若有振作,则强横如俄罗斯,残暴如土耳其,外人不敢侧目也。……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之满清政府,……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二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诚以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届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者,多不过百万人,余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觉社会事业万万不可缓办。未统一以前,政事军事皆极重要。而统一以后,重心又移到社会问题。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不悖。
——孙中山1912年4月10日在湖北的演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4年、1912年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局限性。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象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引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身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在海关人事行政管理制度上也有创制。他推行考试录用,不仅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和提高,而用且使海关在相当程度上减了当时中国一般政府机关通行的,仅凭当局显要之推荐、或由亲戚故旧之援引即可安插位置的官场风气。赫德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别分类更细、等级划分不断增繁。以评判项目的形式为关员树立了良起性行为模式和考核标准,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有期,职位有保障。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摘编自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赫德关于海关人事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治下清朝海关的历史作用。

2.单选题(共4题)

6.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7.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这反映了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
8.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
9.
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