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5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当代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韩毓海将世界的“大转变”解释为500年中持续的缓慢过程,中国与欧洲社会结构和国家能力的不同,是促成这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
——LeslieHook《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
阅读材料,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或提炼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或提炼的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
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两伊战争是指1980年至1988年爆发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从宗教上来说,两国居民分属伊斯兰教两大派系,即什叶派和逊尼派。什叶派在伊朗占多数,而控制伊拉克的则是逊尼派,他们把教派之争带入两国间的关系中。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这些矛盾渐趋激化。趁伊朗国内局势动荡,伊朗境内库尔德人的分离主义活动又大大增强,并且得到伊拉克暗中支持,这就使两国产生了新的不和因素。战争的导火线主要还是两伊间长期未解决的领土争端。1975年3月两国曾经谈判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力图解决边界纠纷。自1979年起,伊拉克便公开要求废除这一协定。从此两伊边界小规模冲突便频频发生。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正式宣布废除1975年的边界协定。伊朗则于次日声明反对。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摘编自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下卷)》
材料二两伊战争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如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等。战争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一战后最惨烈的战争:8年两伊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两伊战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潘恩抵美后,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装抗英的高潮。但是,当时的北美人并未下决心独立。“国王仁慈,议会暴虐”的看法不仅在民间,甚至在军队中都很普遍。1774年9月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宣言犹在宣称完全忠于王室,依附大不列颠。……可是战争却在每天每夜、每时每刻地进行着,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奇特的局面:战争在持续,但战争的前景却模糊不清。可以这样说,这时的北美大陆只有战争,没有革命。战争是在潘恩的《常识》发表以后,才获得近代意义的公民内容和划时代的历史地位的。1776年1月10日,潘恩在罗什等人的鼓动下,匿名发表他那篇惊骇世俗的小册子。在这本不过50页的小册子中,他宣称这些真理如常识一样自然可信:
①“乔治三世只不过是大不列颠皇家畜牲”,他是北美事件的首恶之源。英国王室并不神圣,因为据英伦三岛征服史记载,英王的“始祖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恶多端的魁首”。
②“和解与毁灭密切相关”,“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③独立之后,实行共和政体,而不是恢复英国留下的制度。“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政权形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
——摘编自朱学勤《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思想启蒙者潘恩》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常识》发表的背景和主要主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潘恩的《常识》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3.单选题(共7题)

5.
雅典的公民以政治为本,家庭、财富、亲朋、各社会团体,皆居其下。梭伦立法改革甚至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
A.频繁政治活动导致公民厌恶
B.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平等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6.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衙门,开展外交活动B.开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C.设立资政院,筹建责任内阁D.倡导商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7.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出现诉讼纠纷,其缘由是“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这表明宋代
A.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
D.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8.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9.
下图是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国民政府
A.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B.刺激经济发展,进行货币改革
C.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得到了美国大量经济军事援助
10.
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这反映该地
A.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逐渐趋于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
D.经济近代化趋势日益显著
11.
***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