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诊(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52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5/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13年,在围绕民国正式宪法起草的大讨论中,出现了“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国”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国民党力主“主权在民”,试图建立一个以议会为中心的政体;而以康梁为代表的“主权在国论”的主张者认识到不成熟的政党—议会政治无法克服中国面临的深重的国家整合危机,试图以普鲁士—德国为楷模,赋予总统及其行政体系以更大的权力,通过后者来实现政治整合。德国的“主权在国论”通过将“主权”赋予作为有机体的“国家”,为君主立宪国家中的君主提供了一个强势而又不同于专制君主的地位。康梁对于当时不成熟的议会—政党政治有着相当犀利的批评,但他们自身的理论却缺乏恰当的历史行动者载体——与普鲁士王室不同的是,北洋集团既缺乏足够理性化的军政组织,也缺乏对中国新旧政治精英进行全面整合的能力。
——摘编自章永乐《旧邦新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正式宪法起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主权在民论”与“主权在国论”的实质及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
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恐怖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对反革命分子采取的恐怖政策。国际恐怖主义历经了18世纪末的萌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爆发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泛滥时期。在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组织逐渐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基本类型。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催生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反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大同盟”。这个同盟一度被称为后冷战世界“真正的”新格局。但是在多年的“反恐战争”中,国际恐怖主义的枪炮声仍不绝于耳,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各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利益上的不同,对国际恐怖主义内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国际社会在开展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的分歧仍然很难调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摘编自李金荣《关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们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2.单选题(共4题)

5.
下图是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疆域图。强大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但其中也蕴含着危机。观察下图,从中可以直接发现的危机信息是
A.帝国北部日耳曼人虎视眈眈B.帝国建立在军事征服之上
C.帝国的内陆边境线过于漫长D.帝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6.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7.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
8.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 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选择题(共2题)

9.过点P(1,2),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blank#}1{#/blank#}.
10.看拼音,写词语

xiàng pí

zūn yán

táo nàn

shàn liáng

pǔ shí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blank#}5{#/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