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进步之处。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进步之处。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
2.
历史上的中西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一种文明的包容精神还体现在它对外域文明的吸纳和融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司法的辅导费典范典范典范典范的手术费再水电费是范德萨范德萨发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梁启超借助于“东学”而认识了西学文明,他指出“今所称识时务之俊杰,熟不曰泰西者文明之国也,欲进吾国,使与泰西各国平等,必先求进吾国之文明,使与泰西文明相等。”但是,当时的欧洲殖民扩张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使梁启超看到了“西学”文明所带来的残酷性。
——《历史研究》2011.3
(材料三)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回答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指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概括伏尔泰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文明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论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并促进自身进步的。(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200字左右)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梁启超借助于“东学”而认识了西学文明,他指出“今所称识时务之俊杰,熟不曰泰西者文明之国也,欲进吾国,使与泰西各国平等,必先求进吾国之文明,使与泰西文明相等。”但是,当时的欧洲殖民扩张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使梁启超看到了“西学”文明所带来的残酷性。
——《历史研究》2011.3
(材料三)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回答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指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概括伏尔泰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文明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论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并促进自身进步的。(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200字左右)
3.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指农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工业产品的价格)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的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
——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1985年12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英国、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快速工业化的后果。
(3)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
(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指农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工业产品的价格)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的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
——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1985年12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英国、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快速工业化的后果。
(3)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
(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药物)。
——《本草纲目·凡例》
(材料二)例如水银,有些道教徒说(包括著名的葛洪和陶弘景)说久服可以长生成仙。李时珍批驳道:“水银乃-----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成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不足道,本草可妄言哉?”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材料三)(《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代指孔子)。”
——明王世贞《本草纲目·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的研究方法。由此分析《本草纲目》反映了明代科技发展的
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本草纲目》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药物)。
——《本草纲目·凡例》
(材料二)例如水银,有些道教徒说(包括著名的葛洪和陶弘景)说久服可以长生成仙。李时珍批驳道:“水银乃-----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成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不足道,本草可妄言哉?”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材料三)(《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代指孔子)。”
——明王世贞《本草纲目·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的研究方法。由此分析《本草纲目》反映了明代科技发展的
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本草纲目》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5.
(改革)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单选题- (共10题)
6.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
A.议会 | B.法院 | C.内阁 | D.总统 |
7.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
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变化
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⑤使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史上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⑥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
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变化
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⑤使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史上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⑥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A.①②③⑤⑥ | B.①③④⑤⑥ |
C.②③④⑤⑥ | D.②③④⑥ |
8.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有司法独立意义的内容写入公报,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下列对于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文革期间建立的“革委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
④1982年全面修订宪法,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文革期间建立的“革委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
④1982年全面修订宪法,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 |
10.
某同学制作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③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④《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③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④《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觉 |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12.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A.古希腊先哲 |
B.人文主义者 |
C.宗教改革家 |
D.启蒙思想家 |
13.
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60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
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 | B.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
C.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 D.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14.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晰种(白人)之所为……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上述言论可能出自下面哪本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